课文《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积累哲理、抒情名句。

  3、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力求理解背诵。

  2、积累理解道、环、委、发、举、生、死、人和等文言实词、短句的含义。

  3、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积累名句。

  2、了解和学习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德育内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胸怀天下,用春天般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吗? 孔即孔丘,孟即孟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政论文

  ※课内记忆练习(前提测评、板书设计 A)

  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 、 。

  2、《孟子》是记录 的书,共七篇。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道、环、委、域、畔、有、人和等文言实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 B)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二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

  C、句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指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并继续补充)

  2、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全文。

  ※课内巩固练习:

  1、由学生上讲台,完成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归纳练习,鼓励同学们自觉增删,继续补充。

  2、师生共同提出的板书内容抄在笔记上,补充完整同时单独完成重要词语注音与释义。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举、发、拂乱、曾益、衡、喻、出、入、生、死等文言实词、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 B)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一段以的 、 、 、 、 、 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有力的阐述了 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

  C、句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解读第二段,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说明的人生哲理。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孟子   课文   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生于忧患   政论   死于安乐   板书   地利   课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