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课堂教学实录二

一,教学内容: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社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文章.本组课文的导语告诉孩子们,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描绘.本组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清澈的湖水》就告诉我们游船上,小女孩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再现图画,读议深化主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环境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渗透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课堂实录(第二课时(bs178.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环节1:复习回忆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清澈的湖水》
生:(齐读课题,声音响亮.)
师:读得更美些
生:(学生声音放轻了许多,感觉湖水更美了.)
师:读得真好,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看老师这边的词卡做动作.(老师出示词语卡片:攥纸,卷起,欣赏,跨步.)
生:(游戏让孩子放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着不同的动作.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师生游戏.)
师:猜对了吗
生:猜对了!(学生眼中充满欣喜.)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吧.(欢快的氛围中,孩子们读得很投入.)
点评:游戏的设计,强调了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历,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学习才变成一种乐趣,一种有效的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各尽所能,课堂生气勃勃.)
环节2:自主合作,感悟自得
(一)第一——第三段
第一段:
师(边生动的讲述边出现插图画面):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教室静悄悄的,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师:美吗
生(小朋友被优美的图和老师充满情感的朗诵所陶醉,不约而同地说):美.
师:谁也来美美地读一读 (一学生读,读得比较通顺,但感情还不够.)
师:谁能读得更美 (另一学生读,明显比前一学生有感情了.特别强调了几个词:白色的,长长的.)
师: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吧.(全班学生一起有感情地读第一段.)
师:这么美的句子,你能很快背下来吗
生:能!(孩子们各个有信心.)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多读几次就可以背了.
生:看图来背也可以呀!
师:老师给你们留下这几个词,你们能试着背下来吗 (课件出示一只游船……船头……船尾……)
生:(小朋友各个摇头晃脑地背,而且相当有感情呢!)
点评:第一段文字很美,美的语言适宜多读,读中积累.于是,我抓住美设计了学路.读出美,并积累美的语言成了这段教学的核心任务.实施中,节奏快,效率高,学生入情入境.
第二段:
师:小洁穿着红色上衣坐在船头.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她看到了什么 (屏幕打出这句话,出现插图,学生一起读句子)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句话都是写石头的.
生:这句话里有三个像字.
生:这句话把石头写得可有趣啦!
师:是呀!在小洁的眼里,这么多山石仿佛动起来啦!看,那是……这是……半山腰的……和……(师顺势指着图,让学生边找边念,其实既是理解,又是加深印象的过程.)
师:看着图能说出来就更棒了!(实际上又是一次借助图来背诵的过程.)
师:这么多山石,一处有一处的形状.你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看图练习说话.(课件出示一些奇特的山石)
生:看,这边的山石像一只骆驼,那边的山石像一只老鹰.
生:看,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可爱的小熊猫,那边的山石像一匹高大的骏马.(为孩子提供形态奇特的山石,为其说话做好必要的铺垫.)
点评:第二段文字也很美,其中看,这边的……是重点句.这句话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怎样让孩子感悟到语言的特点,并能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会运用呢 我尝试运用发现法.以我发现了什么引领孩子主动进入学习,事半功倍.孩子们畅所欲言,很快悟出语言的特点.而这段教学的一个有利凭借(课文插图)又为引读,背诵积累提供有利条件.选用课外插图,又为说话设计了铺垫.我觉得多读多积累精美语段,在语境中学会运用是语文学习永恒的课题.
第三段
师:这么多神奇的山石把小洁都看呆了.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又被湖里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
生(读出湖水像面镜子句.)
师:湖里的景象美吗
生:美.(脸上带着微笑.)
师:美在哪儿
生:(滔滔不绝地讲述):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还有很多山都映到了清清的水里.
师:很多山,(老师板画连在一起的山脉)书上有一个词就是这个意思.
生:(争先恐后地喊)山峦.
师(顺势点拨):那山峦为什么会变呢 老师搞不懂了.
生:因为船在往前开,看到的山也就在变了.
生:因为船在开动,倒映在湖水里的山峦也在抖动,所以山峦在变幻.
师:是呀!这就是移步换景的道理呀!
师:(出示一张一张展示湖水图片,并配以精美的叙述.)假如你就是小洁,就坐在这样的游船上,朵朵白云在头顶飘过,片片黄叶在身边摇曳.你觉得怎样
生:我觉得很舒服.
生:我觉得自己就在画中.
师:小洁也和你们一样,读——
生:(读句子觉得自己像在……又像在……一句.)
点评:第三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点:一是难理解的词组——变幻的山峦.教学时,我先让孩子自己说说湖水的景色美在哪儿 在说的过程中孩子们说出山峦就是很多山,老师随手板书连在一起的山.引导到山峦中来.因为孩子理解变幻这个词有难度,于是,老师故意质疑 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呢,钱老师搞不懂,谁来帮帮我 二是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美读.通过配乐描述各种画面来激发孩子的情感.孩子在一声声赞叹声中受到美的熏陶,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小结:
师:静静的湖面,轻盈的小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自然的景象太美了!(板书:景美)让我们伴着乐曲一起在画中游一游吧.(配乐诵读第一至第三段.)

点评:这里进行小结,把课文第一——第三段处理成一块.部分照亮整体,景美的概括为后文心灵美的提升埋下了伏笔.
(二)第四——第五段
师:欣赏完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第五段吧.你喜欢怎么读你就怎么读.读着读着,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第五段,有些孩子喜欢与同桌一起读.)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读懂了很多很多,怎么样,现在来交流交流.
师: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生:我读懂了小洁爱湖水.
师:你从哪句话读懂的
生:我从这句话读懂的.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水里.
师:你读得这么好,你一定知道小洁心里在想什么
生:小洁想,湖水这么清,我扔了面包纸,就会变脏的.
生:小洁想,我扔了面包纸,别人也会和我一样扔的,这样,湖水就会很脏的.
生:我也觉得小洁爱湖水.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师:说说你的理解吧.
生:小洁很不高兴小男孩扔香蕉皮.她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还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师:企盼可以换哪个词
生:盼望.
师:小洁盼望什么呢 再读读句子.
生:小洁盼望湖水恢复平静,盼望美丽的景象再出现.
师:是呀,小洁真是个好孩子.
生:我觉得湖里的小鱼很可爱.
师: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生:我从这句看出来的.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师:小鱼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多么快乐呀!你能读出小鱼的快乐吗
生:(读时强调了银白色和表演)
师:可是,当一个小男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时,小鱼——湖水——美丽的景象——(引读课文部分内容)
师: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很难过.
生:美丽的景象不见了,我感到很伤心.
师:把你的感受也读出来.
生(紧锁眉毛):我觉得课文最后一个问号可以变成省略号.
师:那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呢
生:孩子们有些保持沉默,有些喊着有道理.
师:你敢于向教材提出挑战,是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觉得还要写小洁把面包纸放到湖边的垃圾桶里.
生:我也有发现,我觉得香蕉皮会漂到岸边,她有可能把岸边的香蕉皮捡起来.
生:她可能看见草坪上的垃圾,捡起来扔掉了.
师:我想,我们班级,我们学校肯定有许许多多像小洁这样的环保小卫士,要不然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怎么能保持得这样干净呢 学到这儿,你们说这篇课文仅仅说景色美吗 (指板书:景美)
生:还有写小洁的心灵也很美.
师:对,她还写出了小洁的心灵也像清澈的湖水一样美好.(板书:心灵美)
师:掌声请出施扬阳小朋友,为大家念一份倡议书《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学生出奇得安静,很多时候,我也屏住了呼吸.因为,我们都被感动,都被震撼了.)
点评:第四,五两段,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让孩子自读感悟,集体交流,交流中进行点拨诱导.这里的设计,我重点谈两点设想:1质疑能力的培养.我特别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一段末尾的句号应该改为省略号的质疑就是来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强提问意识的孩子.其余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通过多读多悟解决了问题,提升了课文的情感,深化了文章主题.2课外拓展.这篇课文景美人更美.我们二十一世纪少年,应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 由孩子提出的倡议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为直接,有效.并且所选的倡议书语言较为优美,让孩子在净化心灵的同时又受到语言美的感染.真是一举两得.至此,也使课文的情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
环节3写字及作业
师:仔细观察今天要写的两个字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生:它们都是目字旁的字.
生: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师:为了让所有小朋友都来做环保小卫士,校大队部特向小朋友征集校园警示语.比如:路灯——请不要伤害我的眼睛,我是给大家指路的.小草——请不要打扰我,我要休息.
点评:每节课都要让孩子动动笔.崔老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讲过:要重视培养写字基本重要性,要求要严格,指导要到位,最好每节课都安排写字.教师要带头写好字,不能用多媒体显示代替板书.
课后反思: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社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文章,告诉我们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和很多课文一样,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适合诵读积累.怎样教学这一类课文呢 我进行了再三思考,觉得应做这几方面的尝试:
1设计过程,尽量简洁
从阅读教学现状来说,存在两多两少两忽视,即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同多;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方法.怎样扭转现状,创建孩子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我觉得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环节尽量简洁化.环节简单了,就避免了多余的繁琐的分析,取而代之是孩子自主的阅读实践.在自主感悟中,孩子才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倾听,观察,阅读去了解学习内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倾听来自他人的声音,来自思想的声音.自主学习,也意味着让孩子直面精美的短文,就意味着多与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多感悟作者美好的心灵.
2创设情境,积累运用
精美的课文,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内化是学习语言的关键.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将外部的书面语言内化为主体内部的语言的过程,尤其是要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对课文语言的记忆是内化语言的基础.《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大脑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我们都会很容易记住.因此,老师要运用一切手段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孩子的情感.学生一旦被课文表达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所打动,那么这种情感就能成为记忆内化语言的催化剂.
3整合平台,拓展提升
教师要重视编者意图,用好课文平台.每篇课文总有它的情感基点.《清澈的湖水》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但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如何提升孩子的环保意识呢 我想,不能使之提升过限,变成不伦不类的教育课.首先,应立足教材实际,学习编者意图,熟悉课文平台,善于整体把握教材.其次,要凭借教学资源,迎合编者意图,整合课文平台,进行拓展性阅读实践.这样,情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自然提升.

(bs178.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教案   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湖水   清澈   山峦   课文   小鱼   课堂   语言   老师   孩子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