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
⑵理解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
⒉能力目标:
⑴体味散文所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⑵理清散文的结构层次,体会其思想感情,领会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
⒊德育目标:分析、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⒋美育目标:  感受散文的画面美、情调美、语言美及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探讨、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⑵体味散文的比喻、叠字、通感、恰当的动词的运用。
三、学法指导:
⑴ 朗读——字词的形、义——句意
⑵ 结构层次——思想感情——写作特点
⑶ 背诵
四、活动设计:
⑴借助多媒体,展现散文所描绘的画面,直观感受散文的意境。
⑵探讨、理解、评析文中的语句含义,理清结构层次,体味散文的意境,把
握散文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
㈠明确目标:
⒈了解写作背景。
⒉理解字、词、句的含义,理解主要内容。
⒊理清结构层次,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㈡整体感知:
⒈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现代文学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散文作家创造了现代白话散文的
繁荣景象:“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朱自清《背影·序》)朱自清以文字的优美、风格的清丽隽永而著名于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散文创作,更以善于描写,在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诗画交融把白话散文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美文,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  《荷塘月色》
⒉听录音,观看课文意境画,直观感受《荷塘月色》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㈢重点、难点内容的探讨与研习:
⒈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讨论完成下面的练习(CAI显示)
⑴给后面加点的字注音:蓊(    )  脉脉(     )  血脉(     )
 独处(   )  袅娜(   )(   )   薄薄的(   )
⑵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带上门出去。(      )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
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 ④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⒉结合脚注,理解《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句子的大意。
⒊理清结构层次:学生研究完成下面的练习(CAI显示)
①散文中点明时间的句子有(           )。点明地点的句子有(          )。
②散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独游荷塘的(                   )。
③第2自然段勾勒荷塘的(             )。
④描写作者小路漫步时的(                )。
⑤第4自然段从静态、动态两方面描绘了(      )下的(    )景色。
⑥第5自然段虚实结合描绘了(      )上的(    )。
⑦第6自然段描写了(                ),重点写了(      )。
⑧最后几个自然段由眼前之景联想到(        ),表现作者(             )。⑨综上所述,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各部分的主要大意是什么?
㈣布置作业:
⒈朗读背诵第4——6自然段。⒉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荷塘月色》的重点语句、段落,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㈠明确目标:
⒈理解《荷塘月色》的重点语句,体会其思想感情,培养、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⒉探讨散文中的修辞的运用,把握《荷塘月色》的写作特点,体味散文所描绘的意境,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㈡重点、难点内容的探讨与研习:
⒈背诵第4——6自然段。
⒉探讨、研究、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学生研究、讨论、完成下面练习)(CAI显示)
⑴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有:Ⅰ           ,Ⅱ              ,
Ⅲ                ,Ⅳ                  。
⑵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因为                           。
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平常的自己”是指                       。“另一个世界”是指                       。
③“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什么都可以想”是指                       。“什么都可以不想”是指                  。“自由的人”是指                     。
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                         的心理 。
⒊探讨、研究、分析散文中的修辞的运用,把握《荷塘月色》的写作特点,体味散文所描绘的意境:
⑴分析、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1 完成课后第二题。
②比较“通感”与“一般比喻”: 重点分析文中的两处“通感”,说说“通感”与“一般比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通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官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如:苦笑一下、嗓音甜亮、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其心理学基础为“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是联想和想象,产生的契机是事物之间的共性或特定的主观情感。运用通感可以化实为虚,也可以化虚为实。
⑵找出散文中的叠词并体会其作用:传神地描摹景象,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⑶体会下面加点词的作用和表现力: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点缀”有     的意义,是人  为之,含有作者    。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有   之意,准确地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显示了月光   之美。
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是     地升起,显示出雾   的状态,突出雾的  和  。
⑷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①在     中寄托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恰当运用  、  等修辞手法。
③恰当选用  、  、   。
⑸朗读课文,体味散文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
㈣布置作业:⒈完成课后第二、三题。⒉仿照这种学习方法阅读其他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荷塘   月色   文中   意境   散文   感情   重点   思想   自然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