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不会!”案例反思

案例:“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帮我”……俞xx看着我一脸迷茫地向我求救,一边还使劲地拉扯我的袖子。我回答他:“你先把上面的花朵剪下来,剪好了我在叫你怎么做。”结果他还是说:“我不会剪,你帮我剪嘛!”我果断地告诉他:“一定要自己剪,你沿着黑色的线剪下来,把白色空白的地方剪掉,这样漂亮的花朵就剪出来了。”他想想没办法了,只好硬着头皮回到位置上吃力地剪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我过去看都剪好了,虽然花朵剪得有些破损,但好多是自己亲自动手了。最后在指导下完成了花朵的制作过程,他暗自开心地笑了。那天正好是青少年宫来招生,他奶奶看到了他的作品,忙跑过来问我“这是不是他自己剪的”,我忙回答“是他自己剪的,一点忙都没有帮过他”。从他奶奶的表情和语气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孙子有这样的进步很满意,甚至对这作品是不是孩子亲手完成的还有过怀疑。他告诉我这孩子很懒的,家里爷爷让他涂颜色,都不愿做,只有在爷爷很凶地命令下才去认真地画。

反思:

    孩子的情况:俞xx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孩子,由于他各方面发展的不是很好,尤其是上课坐不住,好动,常常会不自觉的把腿放到位置上去,分心,和旁边的小朋友讲空话,没有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所以在他爸爸***深思熟虑之下,觉得让他再重新读一次小班,但经我一段日子的观察下来,发现有些不良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让他重新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点难度。在案例中,“老师,我不会!”到完成了作品可以看出虽然他剪纸的能力发展得不是很好,但剪纸的基本技能还是掌握了的,他说“不会”,只能说明他不愿尝试,不敢尝试,懒得尝试。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除了可能教师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他对纸工的兴趣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他惰性很强,不愿尝试,甚至他自己都不确定自己可以单独完成。在今天的活动中,我觉得对他来说应该是有帮助的,至少让他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这样积极的情绪会改变他对纸工的态度。

形成的原因:1、缺少耐心,急于求成。 2、成人的包办代替,促使他惰性的滋长。

解决的策略:1、给他多提供一些安静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让他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密切和家长联系、沟通,做到对孩子在园、在家惰性的行为及表现加以遏制,并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包办代替   老师   剪纸   惰性   花朵   爷爷   奶奶   习惯   案例   孩子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