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走出“普累”误区

我是在学生课本中“plane”一词后发现“普累”这两个字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普累”并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开始我颇为不解,读上两遍恍然大悟,我猜想学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熟悉的汉字为新学的英语单词注音。之后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验证了我的想法。让我震惊的是这种方法的使用范围还很广泛,比如“name”(内母),“Thank you”(桑可由),“duck”(大可),“goose”(古斯)等。殊不知当他们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时,却为自己以后的语言学习设置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此,我称之为“普累”误区。
由于小学生对英语音素及其音位、发音方法等没有较系统的认识,所以我认为要帮助学生走出“普累”误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使学生明确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
  只有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从音素、音位的角度向学生阐明两种语言的区别,学习英语语音切不可简单依赖汉语。以“普累”为例,其国际音标为“[p‘u lei]”,而单词“plane”的发音为“[plein]”,听起来有些相似的两个音实际相差甚远。“大可”的发音“[tAk‘ ]”与单词“duck”的发音“[d k]”也是如此,所以用汉字为英语单词注音是极不可取的。再通过讲笑话、演小品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如此学英语的坏处,使他们自觉去做。
第二、减轻心理负担,让学生敢谈。
  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不妨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Speak English when possible,Speak Chinese when necessary”,同时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在进步的反馈中增强信心。允许学生在口语中出现无关大局的错误,以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从而创造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当然,允许出现错误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鼓励他们只要认真听录音、看录像,规范自己的语音是不成问题的。
第三、创造情境,让学生愿意说。
  教师应尽量做到用英语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英语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实物、幻灯、录像、录音、图片等来创设如购物、问路、就医、聚会、过节等情景,让学生在自然情景和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和使用各种场合所需的恰当的语言,在言语实验行动中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在获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之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信心,而多次的成功则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并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久而久之,兴趣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得到保持。
  我想,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还是21世纪的竞争决定其广泛的使用价值。那么语言文字能力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我衷心企盼在未来的日子里,学生能真正走出“普累”误区,对目标语形成语感,做到用它去思维,从而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   误区   音素   汉字   注音   英语   发音   口语   小学生   情景   语言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