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10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 55页。

  教材简析

  "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0 9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编排与前面类似。教学内容包括数数量是10的物体,10的读、写,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10的组成等知识。由于日常通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就要进1,所以10的组成特别重要,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逆向思维,同时,配合课本主题图,有机渗透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的

  l.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结合主题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0认识。

  教学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主题图、1 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电脑显示数字娃娃图,讲数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数字10。

  2.通过质疑方式提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

  1.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汽球?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4)电脑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观展示数字10包含的意义。

  2.书写10。

  (1)老师示范在田字格内写10。

  (2)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电脑显示拨珠过程:先拨了9颗,又添上1颗。

  问:现在是几颗珠?

  9添上几是10?

  10去掉1就是几?

  那么,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

  (2)观察直线上的数说一说,除了9小于10,还有哪些数小于10?比10小的数都排在10的哪边?排在10的右边还有很多数,它们比10怎么样?谁能说出一两个?

  5.区别10个和第10个。

  10可以表示10个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排列顺序中的第10,谁能说从左往右数,闪蓝光的珠子排第几?(电脑屏幕上第10颗珠子闪蓝光。)

  学生听口令,伸手指,亲自体会"10个"和"第10个"的`区别。课间休息(活动一分时间)。

  6.10的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学习9的组成的方法来分小棒,学习10的组成,同桌合作,一个分,另一个记录。问学生:可以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显示: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1 9  2 8  3 7  4 6

  (2)归纳记忆10的组成的方法。

  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强化记忆10的组成。

  请几个学生每人说一个10的组成,其他学生马上说出想到的另一个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把第55页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2.记组成。

  (1)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2)说数组成10:老师说的数与学生说的数组成10。

  3.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

  小动物举行投圈比赛,每个小动物投10个圈,根据投中的圈数让学生抢答说出有几个没投中?

  四、游戏总结

  1.游戏。

  2.让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聪明题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 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数字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是10的学具,进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从中抽象出数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同桌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观察每种组成左边和右边的数,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会学生有序记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3.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

  区别"10个"与"第10个"是本课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屏幕演示:圈住的10颗珠与闪动的第10颗珠,使学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对比从中发现"10个"与"第10个"的不同点。另外,在本课的开始、学习10的含义,1o的书写及重点处都分别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教案   难点   抽象   顺序   个数   大小   数量   重点   数字   教案设计   主题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