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反思范文

  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为了让同学们更能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特点,本册教材选了杜甫的三首诗,从青年写到中老年,从盛唐写到唐朝的没落,从励志要建功立业,爬上心中的“泰山”之巅到流离失所,沦为社会的底层,三首诗便是杜甫的大半生。

  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作者没有成就心中理想的事业,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看到百姓的疾苦,奋笔疾书,终成为了文学上的泰斗。《石壕吏》便是作者其中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的代表作,为了让学生不仅能了解战乱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了解杜甫“史诗“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如下3个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及其观看课本剧表演,能理解诗歌大意。

  2、通过重要字词句的品析,学生能正确分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及情感。

  3、在质疑探究与合作讨论中,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珍爱和平的人文素养。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环节上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复习导入,一来是检测学生对两首诗的学习所得,二来也通过这两首诗,学生再次回忆起杜甫的生平事迹,从而自然而然进入新课的背景。

  其次,为了达到第一个教学目标并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我设计了齐读课文、对重要字词的读音进行填空、课本剧表演及重要字词的释义填空四环节,来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我设计了课本剧表演。又为了能让学生“演有所得”,为以后的课本剧表演起一个示范指导作用,本节课我在事先观看了一个男生组的表演基础上,给其进行了指导、修改。通过两个组之间的差异,让下面的学生领会到表演课本剧的要领,能把文中的一些潜台词,文中没说却大家心知肚明的话说出来。这个环节确实是这一节课我耍的一个小心机。

  然后,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分析诗中人物的想象及其情感,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3个子问题——听妇之苦,观吏之怒,察作者之情。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字词句段的品析能力。学生知其苦,知其“怒”,知其憎,却并不一定能对这三种感情知晓得透彻,妇人的苦,有哪些苦?官吏的“怒”,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诗人对差役的憎恶与对百姓的同情,为何又只用了几个字来说?我想,这些问题学生都应该知道。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质疑探究问题:诗人为什么没站出来,是怯弱还是因为什么?以这个矛盾来激起学生内心的疑惑,通过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并设计了一个文学常识填空题,让学生识记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最后,通过“谈谈你学完这首诗后的感想”,这个自由问答题,希望学生能把目光投向我们的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和珍爱和平。

  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侯课时,应事先将PPT在教学多媒体上放映一次,以免出现这次上课时,答案与对应的填空不相符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质疑探究这个环节,矛盾是很明显的,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句名言叫:“发现一个问题并提出一个,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教学目标三未能很好的完成。问题的回答停留在浅层次,只是让学生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探讨问题,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细分原因发现:首先是在于教师未能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深入地讨论。其次,也和教师未能提供有能让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地有力的点拨与引导有关。其外,这也说明教师在此处未能很好地备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预设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忧国忧民   杜甫   民生   诗人   诗歌   形象   发现   作者   学生   课本剧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