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11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猜测、实践、验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的规律。

  2、在猜测、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各种活动中让生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正方形无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能找出藏在图形中的规律。那么你能自己创造其他有趣的规律吗?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同学们自己创造的规律。

  2、猜测。

  老师在黑板上摆出一个正方形,小朋友们在课桌上也摆出一个正方形。我们猜一猜,接着最有可能摆几个?

  学生观察、思考。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展示有代表性的猜测结果。

  生1:我摆了2个。因为1+1=2.

  生2:我摆了3个。因为比1多2是3.

  生3:我摆了5个。因为1扩大5倍是5.

  生4:我摆了10个。因为1扩大10倍是10.

  、、、、、、、、、、、、

  师:没想到你们的思维这么开阔,这些想法太好了,都很有道理!

  2、我们选择其中一种继续预测,看看接下去又该怎样摆呢?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展示有代表性的预测结果。

  生1: 、、、、、、

  生2: 、、、、、、

  师:太难贴了,太多了又贴不下。我想换种方式展示。

  几名学生:用数字来代替图形。

  师:为什么要把图形转化为数字?

  生:这样比较方便,看起来醒目一些。

  师:我们接着来展示。

  生3:1、 2、 1、 3、 1、 4、、、、、、

  生4:1、 2、 4、 7、 11、、、、、、

  生5:1、 2、 4、 8、 16、、、、、、

  、、、、、、、、、、、、

  3、探究规律。

  师:这些规律相同吗?请看屏幕。

  1、2、3、4、5、6、( )、( )。

  1、2、4、7、11、( )、( )。

  师:这两个数列,哪点相同?

  生:都是由少到多。都在增加。

  师: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个数列相邻两数的.差是相同的,都是1.第二个数列相邻两数的相差数又形成一条新的规律,依次多加1.

  师:对!这个数列的规律和前面我们学过的规律都不相同,规律中还藏着规律,有2层规律呢!我们这节课重点就要掌握这种规律。

  根据刚才所讲的规律,独立完成上面两题,指明核对。

  三、巩固练习。

  1、试试,接下去是几?

  (1)、1、2、4、8、( )、( )。

  (2)、2、3、5、8、12、17、( )、( )。

  (3)、2、4、8、14、22、( )、44、58、( )、( )。

  学生自主练习,同桌交流(互相说规律),再全班反馈。反馈时,重点说说(2)、(3)的规律有何不同。

  2、提高练习。

  (1)、96、( )、24、12、6、3.

  (2)、1、4、9、( )、( )。

  (3)、2、3、5、8、( )、( )。

  (4)、1、1、2、3、5、8、( )、( )、21.

  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3)有两种答案,(12、17)或(13、21)。

  (4)介绍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动脑筋,思维也独具匠心。希望在学习中能不断去发现美、创造美。

  3、你还能创造一些这样的图形和数字或文字吗?(可画、可写)小组互相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列的排列规律,小朋友们通过动手创造,动脑思考,发现了找规律的方法。真神奇!原来几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娃娃排列起来还有这么大的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数列   正方形   全班   图形   规律   思维   反馈   优秀   数学   数字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