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遗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遗传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人体的每一个形态特征或者生理特征,叫做性状。人体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基因是遗传物质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课本是通过由“性状的认识”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认识”进行编排的,符合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通过对“探究竟”三个步骤的逐步研究,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性状 染色体控制性状 染色体承载着遗传物质(dna) 基因是dna上的功能单位”。
然后,教师在学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研究“大家谈”的问题。在学生得出“基因是遗传物质基本单位”的结论以后,教师讲解“知识链”的内容,着重把握(1)染色体、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概念;(2)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条绳子上染上不同的颜色,每一种颜色的片段就代表一个 基因,以示基因和dna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补充dna和蛋白质是怎样超螺旋形成染色体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来源:学科网]
2.阐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控制生物性状物质的分析,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实际用”中关于中国参加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材料,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染色体、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概念 ;(2)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 突破:引导学生多讨论发言,通过相互补充和评价,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知识链”中这一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在“知识链”中,教师结合图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自制的彩绳,相关图片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应该多举一些关于相对性状的例子,比如:人有无耳垂、直发与卷发、拇指能否弯曲、中指长于无名指与短语无名指等等,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并请学生讲述自己那里与妈妈长得像,哪里与爸爸长得像,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这些性状的例子引出“性状”的概念。以及“遗传”的定义。指出后代长得像妈妈或者像爸爸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自己的身上的相对性状属于哪种类型。(学生积极发言)
(二)讲授新课[来源:z。xx。k.com]
探究1:
仔细观察“长臂猿”,“父子情深”图片。描述亲代和子代之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来源:学*科*网z*x*x*k]
可能回答:
学生1:眼睛长得很相。
学生2:嘴长得相。
学生3:手长得也相………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对照能力。[来源:z.xx.k.com]
归纳总结
遗传的概念。
阅读“小辞典”,根据上图举例说出几个生物的性状。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 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长臂猿母子的眼睛都是圆的。眼睛的形状就是一个性状.父子的嘴形状很相,嘴的形状也是一个性状。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探究2:
仔细观察一组谷穗照片。分析它们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
你 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因为它们体内的染色体不同。染色体导致生物的性状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讨论
谷子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的不同,会导致谷穗的形状不同,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可能回答:
染色体的变化导致了生物的性状不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探究3:观察“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明确:染色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的概念。
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染色体: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dna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讨论
你认为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来源:学科网zxxk]
图片资料分析
“人的每个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玉米的体细胞内含有10对染色体,蚯蚓的体细胞内含有16对染色体,狗的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分析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
1.知道dna指纹鉴定有哪些应用吗?
2.你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了解有多少?
可能回答:
生1:用于亲子鉴定。
生2:用于犯罪认定。
生3:疾病检查,遗传病诊断,血液配型… …等等。
生1:"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
生2: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六个国家参加研究.中国是唯一的发展中 国家。
生3:xx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等等。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关注当代生物新成果,新技术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学以致用
讨论:
为什么种瓜得瓜,种瓜不能得豆?因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瓜的种子中 含有遗传物质,决定了种瓜只能长瓜,不能长豆。考查学生对知 识的活学活用能力。
认真完成教师 提供的练习题。巩固加深,使知识内化。
(四)知识拓展
生活在草原上的牛和羊,吃同样的草,饮同样的水,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相差甚远,试分析原因。肉的味道是由其蛋白质的 性状决定的,而不同的蛋白质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因为牛和羊具有不同的基因,所以牛羊肉味道相差甚远。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
七、小 结
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单位,存在于dna上。dna包含着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所有信息。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而且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工程、dna指纹鉴定等技术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一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
一、生物的性状
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表现:直发和卷发、拇指能否弯曲、有无耳垂……
二、生物的遗传
概念: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三、基因、dna 、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案   生物   初中生物   八年级生物   遗传物质   染色体   性状   基因   概念   能力   关系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