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与农业布局的关系,掌握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农作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的思想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 难点
 
  如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农业区位的选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政策。)
 
   教师总结
 
  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这方面,我们所生活的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突出,今天我们就以东北地区为例来学习区域农业的发展
 
  板书:3.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承转:
 
  东北地区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它具备哪些地理条件呢,又是如何布局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板书: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自然条件。xx年辽宁省的高考文综卷就考了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而且是一道26分的的大题。希望同学们能扎实掌握 板书:(一) 自然条件
 
   探究
 
  请同学们读图4.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思考 2个问题 1、 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 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板书:1、位置和范围
 
   提问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这样的海陆和纬度位置特点决定了东北地区的气候是什么类型? 板书:2、自然条件 气候:
 
   教师总结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南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探究
 
  同学们读图4.2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1)气候:雨热同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教师总结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讨论
 
  请同学们辩证地去分析,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利弊呢?可以相互讨论,
 
   教师总结
 
  有利因素是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冬季漫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能够缓解春旱现象。
 
  不利因素是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的防寒问题。春秋季节容易遭到寒潮的侵袭,农作物的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练习
 
  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1题和2题
 
   探究;
 
  请同学们读图4.3“东北地区的地形”指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有哪些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板书:(2)、地形类型齐全
 
   教师总结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的生产类型。咱们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探究
 
  请同学们读练习题图3..4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溜出油来”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板书:(3)、土壤肥沃
 
   练习
 
  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完成练习题3题和4题
 
   讨论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62页1~3自然段,讨论并总结东北地区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有哪些优势 板书:(二)、社会经济条件
 
  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便利的交通       3、人口密度较低       4、市场需求量大
 
   探究
 
  自然条件可以改造,社会经济条件是发展变化的,因而要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同学们在课下完成62页的活动题。和同学们一起阅读教材61页图4.3、62页图4.4和图4.5,,完成63页思考题(找同学分析图的特征)
 
   教师总结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年积温自南向北递减,平原向山地递减。
 
  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依赖性,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63页,完成卷子上的表格。 板书:三、农业布局特点

   小结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要重点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尤其是重点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东北地区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它有何特点?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今后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教案   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三地理   东北地区   板书   上册   社会经济   地形   农业生产   气候   布局   区域   条件   自然   农业   高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