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源流概况,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之歌》,配上音乐和的录像,展现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干流剖面图,明确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的概况。

[板书]一、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 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入:东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板书]略
[出示图表] 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位次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刚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问]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补充]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都位于全国第一,因此我们说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量大。

[转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书]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动]读“干流剖面图”。

[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追问]结合前面学过的中国的地形地势,想一想,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然后又进入第三级阶梯)分别穿过了哪些主要山脉?(横段山脉和巫山)山被切断,形成什么?(峡谷)

[追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板书]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转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活动] 读“治理荆江工程示意图”思考

[学生回答]在中游地区河道变得弯曲了。

[补充] 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的河流长度为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提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险在荆江”的说法。

[提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读图回答,老师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转折]现在请大家看的支流,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数量比较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雨带移动,想一想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可以错开,从而削减洪峰,所以一般来说,这样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区同时降水较多,那么就会同时涨水,这时就会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务的难度,1988年就是如此。

[补充]另外大家注意观察“流域水系图”,

[板书小结]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转折]的下游有什么特点?

[讲解] 到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以一直开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会受海潮的顶托,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我国第三大岛。

[板书]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板书设计 :

                 中国第一大河——

一、概况

1、源远流长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点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第 1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教案   地理   初中地理   八年级地理   大河   洪涝灾害   干流   板书   水能   支流   长江   落差   流域   河流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