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学法指导
  1.如何学习19世纪中国思想史专题知识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新思想,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黄兴的民主共和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的思想探索呈现出西方化和反西方化的两个面相:迎受西方现代性而变革传统,抵抗西方侵略性而复兴民族。他们对西方认识经历了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变化,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虽然这些先进的思潮都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目的 特点 评价 结论
中学:封建伦理纲常——体
西学:西方先进科技——用 维护清朝统治 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阶级(地主阶级)
时代(内忧外患) 思想解放是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戊戌变法的发生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19世纪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及认识
  演进:
  a.“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①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③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及主张:林则徐、魏源
  ①林则徐
  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表现: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
  编写着作:《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和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3)“开眼看世界” 的历史意义:
  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①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②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时间
  ①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②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①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西学为用——以西方科学技术为辅助,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4)实质及其目的
  ①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目的:挽救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
  (5)结果与评价:
  ①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②但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c.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产生的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
  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4)局限性:
  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没有付诸行动
  d.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①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③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历史作用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
  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农耕社会,以“中庸”为特点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鸦片战争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后的中西思想碰撞中,传统思想由绝对主流变为次要地位;西学由被全盘否定到上升为主流,此嬗变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①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的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2)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
  (3)评价
  ①进步性:
  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局限性:
  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3.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比较
  这三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应向西方学习。
  (1)相同点:
  ①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②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舰,建立新式海军。
  ③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
  (2)不同点:
  ①阶级本质决定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时仅限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尤其是政治层面;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新派必然会触及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②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从内容上看,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④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4.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主要作用 特点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军事技术) 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资产阶级 郑观应、王韬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并与洋人进行商战 是康、梁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次”,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成功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d。
  辨析:a项错误,b、c两项都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应该从阶级属性方面考虑。故答案为d。
  例二: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     )
  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答案:c。
  辨析: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是指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更要学习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故答案为c。
  例三: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        ;材料是       (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答案:a
  辨析: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答案为a。
  例四:(xx年重庆高考)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新课标第一网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魏源和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梁启超相比,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较早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涉及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故答案为c。
  例五:(xx年广东高考)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 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 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对“中体西用”含义的掌握。“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故答案为b。
五、体验高考xkb1.com
  例一:(xx上海历史卷,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答案:d.
  辨析:注意时间限定是“晚清”,漫画中以盾牌抵挡蒸汽机。故答案为d。
  例二:(xx广东历史卷,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答案:b
  辨析: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因此他所说的“民贼政体”应该是指君主专制政体,与之相对的应该是民权。故答案为b。
  例三:(xx浙江文综卷,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辨析: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所以说“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故答案为c。
  例四:(xx天津文综历史,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d
  辨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是“19世纪末”,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主张;b项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政治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存,在当时符合历史潮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胡适称赞他“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故答案为d。
  例五:(xx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答案:b
  辨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革命会引起“国大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维新派代表。故答案为b。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   洋务派   目的   西学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中国   封建   答案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