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公开课教案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知识梳理】                         邓小平理论一、酝酿、准备阶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问题设置1]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想一想: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导火线:2、实质:3、影响:二、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时间:1978年的12月召开3、内容:破旧立新思想路线批判“两个凡是”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4、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二、形成——十二大到十三大1、背景:(1)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2、主要内容:(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问题设置2] 材料一: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        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材料三: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根据材料回答:80年代的邓小平还提出了哪些重大的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3、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2)十三大(1987)——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问题设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深化:——南巡讲话、十四大[问题设置4]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南巡讲话有何意义?1、南巡讲话(1)背景:1992年初,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人们对是否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2)意义:①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2、十四大(1992)——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四、正式确立:——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教学资源集散地。" coordsize="8400,5521" coordorigin="1923,1034" editas="canvas">

邓小平理论

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领导力量                     三个代表思想一、提出条件:(1)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3、作用:(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特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5、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xx年11月,中共“xx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总结:1、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回答: 解答问题邓 小 平 理 论“三 个 代 表”相 互 关 系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一  脉  相  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与  时  俱  进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思想体系创立者解决问题思想精髓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以xx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3、正确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呢?错误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造成了哪些危害呢?正确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的积极影响:(1)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健康发展。错误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造成的危害:(1)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2)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3)毛泽东晚年的“左”倾导致“文革”的发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4)“文革”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两年“徘徊”局面。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   思想   毛泽东思想   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实事求是   中国   错误   理论   代表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