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政局变动的背景

1.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2.侵略战争威肋着清王朝的统治。

二、总理衙门的设立——中央机构的变动

1.时间:1861年

2.主管大臣:奕。

3.奕主管事务:外交、通商、洋务事宜。

4.影响:

(1)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

(2)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三、辛酉政变——中央掌权者的变动和对外国列强态度的变化

1.背景:

(1)《北京条约》签定后,英法联军推出北京。

(2)侵略者要求朝廷还京,履行条约。

(3)奕主张妥协和好,肃顺、载垣等辅臣反对。

2.经过:

(1)1861年皇太后慈禧与奕勾结发动政变,处置八大臣。

(2)同治帝载淳即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

3.影响:

(1)慈禧太后成为实际最高统治者,开始长达47年的统治。

(2)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四、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地方掌权者的变化

1.原因:

(1)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队堕落。

(2)湘军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汉族官僚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

(3)慈禧太后为巩固自身统治倚重汉族官僚。

2.表现

(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2)势力扩大: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掌握地方实权,在清政府中举足轻重。

3.影响

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太平军   英法   变动   汉族   列强   政局   官僚   清朝   势力   清政府   外国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