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
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
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
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
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
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
3.公元前8 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  
①首席执政官  ②长老会议  ③公民大会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⑧
4.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
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贵族
5.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
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
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6.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
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
强化提高
7.公元前8 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8.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
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
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9.雅典的“山地派”
①都是债务奴隶  ②大都居住在山区  ③不能享受公民权  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材料二众多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能否促进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请说明依据。
(3)有些史学家认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国家的体制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请说明依据。
12.阅读下列材料: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城邦毁于豪强,
    而人民
    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
(1)诗中“豪强”、“人民”分别指的是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层?
(2)当时人民受专制奴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该诗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思想?
高考猜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或旯。他们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古代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介绍雅典公民在梭伦改革前的状况。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开展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各指什么?其中一个阶级是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的?
(2)材料二中参与辩论的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你认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古希腊城邦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
2.a  本题考查对城邦概念的理解。“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共同体,这种特征导致了它的狭隘性,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种民族意识。
3.b  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贵族政治特点的掌握理解能力。其中③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而贵族把持的都是要职。
4.b  君主制被推翻后,实行了贵族政治。但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5.b  雅典人的经营活动主要局限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雅典时代是奴隶制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强化提高
6.d  实际上雅典统治者反对宣战。
7.b  六一汉”的含义是: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贵族对平民盘剥的结果。
8.d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否定选择能力。经辨析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 符合题干表述“不正确”之意的是d项。因为暴动没有成功推翻贵族政治。
9.c  “山地派”是雅典的下层平民,他们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但不都是奴隶,他们是雅典公民的一种。
10.c 明确题干“公民”应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推选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b、d三项错误。
课外延伸
11.【解析】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世界各地区文明特色的形成的关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不少精彩的论断。一般认为自然环境虽不能对国家体制和文明特点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答案:(1)古希腊地区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把陆地隔成小块,希腊公民在彼此隔绝的小块土地上安居下来,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了城邦。
(2)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耕地缺乏、土地贫瘠的局限,为了生计,希腊人不得不发展海外贸易,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也有利于古希腊人进行海外贸易。
(3)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希腊人进行广泛的海外贸易,便于其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为古希腊人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求生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同时,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这使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与雅典社会现状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第(2)题要了解当时雅典社会的特点——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1)贵族、平民。
(2)政治上无权,经济上遭到贵族盘剥,时常有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的危险。
(3)认识到社会危机,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第(1)题要注意总体特征和政治体制,第(2)题注意雅典公民的发展变化、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以及雅典公民的分化。
答案:(1)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自治权归属于城邦公民;城邦政体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2)雅典公民包括贵族与平民两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发展起来。梭伦改革前雅典公民分化为三部分:代表贵族的“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统治;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分享政治权利;代表平民的“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14.【解析】 本插图名为“改革前的辩论”,但没有写明参与辩论的派别,因此,解答第(2)问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哪一个派别,而应该将三个派别都考虑在内。
答案:(1)贵族阶级、平民阶级。贵族在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
(2)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实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古希腊   雅典   奴隶主   希腊   城邦   公元前   平民   公民   贵族   单元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