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启蒙运动学案

第7课 启蒙运动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重点】
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学习难点】
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学习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思考感悟】
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象地补充了文字内容。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说明什么问题?
【知识梳理】
一、兴起条件:
【探究学习】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自然科学取得许多成就
3、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的矛盾尖锐
一、 主要内容:
1、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味,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2、核心:理性主义—提倡理性,自己思考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3、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探究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三、英、法、德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时期 国别 思想家 主要著作 思想主张
兴起17世纪 英国
 霍布斯 《利维坦》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 《政府论》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高潮18世纪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民主共和制,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狄德罗 《百科全书》 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扩展18世纪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条件;法律应保护个人的权利,反对暴力革命,只有法律的平等而没有经济的平等。
四、影响
1、它破除了人们对                                                                          
2、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法国、北美)                                                    
3、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                                                       
【学思之窗】: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点:(区别)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1)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批评。
(2)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强调“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掀起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重点突破】: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一,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第二,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这都表现出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
  第三,在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
  第四,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
  第五,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因而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所谓“公民道德”,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就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第六,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伊拉斯谟表达了这种生活态度,他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第七,有一种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的精神,对于一切事物都要研究个究竟,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15xx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哥伦布和卡波特都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在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二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巩固总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题解】(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启蒙运动   卢梭   欧洲   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   主权   平等   思想   材料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