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极化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从总的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守中有攻。第二阶段,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由剧变到缓慢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
第三节走向多极化
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要学生运用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的实质,体会到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对中共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
(2)强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立志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材要点
1、东欧剧变的实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向西方靠拢。这实质上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和雅尔塔体制结束
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更改国名,把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爆发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从此崩溃,雅尔塔体制最终结束。
3、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同时,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能力,希望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在区域安全问题上,结束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
4、“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目重点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世界多极化力量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由战后新兴力量的兴起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引入。
教学: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国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1)大致概况
结合教材147页的《东欧剧变示意图》,简要介绍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的大致经过。
(2)剧变原因和实质
东欧剧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里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1)、欧洲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2)、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3)、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4)、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
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在危机面前,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
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从而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剧变的实质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简要介绍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改革失败的后果。
(2)“八一九”事件
结合教材介绍事件的起因、事件的实质和事件的重大影响。
(3)苏联解体
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解体的影响:导致了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结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它表明苏联大国地位的衰落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雅尔塔体制以有利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不利于苏东国家而结束。它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它的兴衰也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
解体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②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③外部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
史料链接
材料(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
读史感悟
根据材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从此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1、 鼎足之势话西方
这一目讲了一个主题,即西方国家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局面的状况。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结合史实和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地位和表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欧洲一体化
过程:欧洲联盟的成立;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影响:这些举措,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自己挤身政治大国的良机。注重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结合教材了解具体表现。)
2、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重重困难
结合教材和时政帮助学生具体了解。
②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我归纳总结。
③普京总统的举措
总结: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内政局得到稳定,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3、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发展
第三世界的斗争;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论从史出
讨论两种观点:“单极世界说”;“多极世界说”。
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雅尔塔体制的最终解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时至今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极力量呈竞争共处的态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日本;以德国经济实力为主体的壮大中的欧盟;潜在的还是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而且在国际经济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失去超级大国实力而力图重温旧梦的独联体;以及松散然而却是不可忽视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b、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国际关系的缓和d、两极格局的瓦解
2、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3、欧元正式启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b、有利于《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c、有利于“冷战”局面的结束d、有利于北约集团的扩大
4、下列对“八一九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b、是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发动的
c、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d、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5、“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的战略意图是()
a、维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b、与欧盟共同主导世界
c、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d、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东欧剧变的影响
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东欧新政权向西方靠拢
c、各国共产党自动让权d、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8、20世纪末21世纪初,使俄罗斯走出低谷的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b、勃列日涅夫c、叶利钦d、普京
9、1993年成立的欧洲联盟是一个()
a、欧洲统一市场b、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c、军事政治集团d、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1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弱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xx《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回答:
(1) 材料一中指出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局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12、世界政治多极化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2、c3、a4、b5、d6、a7、d8、d9、d10、b
二、非选择题
11、答:
(1)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当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取决于综合国力。
(2)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这合乎历史潮流。
基本合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应当是美、西欧、日本三极。
12、答: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东欧   苏联   多极化   超级大国   剧变   美国   两极   格局   走向   政治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