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师寄语: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原因
 2、      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时间:   年到    年;对象:        3亿多农民。

土  时间:      

改     颁布                        1、废除           ,实行        
革 内容: 2、全国分批   ,没收        
            3、同时分给                 

 结果: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政治方面:彻底废除了           ,        被消灭;农民
 历史意义 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      更加巩固。

 经济方面:大大解放          ,农业生产       
 为国家的          准备了条件。
二、典例剖析
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高兴,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
a.加入了人民公社                 b.进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进行了土地改革
解析  本题的“1952年”这一时间很关键,a、b、c三项就与这一时间不相符合,只有d项“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才能与题干吻合。故本题答案为d项
三、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

四、巩固练习
1、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2、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共“八大”决议
3、“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4、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新解放区  
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5、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6、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7、读下段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 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中考链接
1、(XX•吉林长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主要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XX•山东威海)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o 4 0 7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3、(XX•河南)新中国成立 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4、(XX•湖北黄石)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XX•宁夏)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 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这封信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新时期
6、(XX•辽宁营口)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XX•江苏苏州)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XX•新疆)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六、教后反思:

第3课  土地改革
达标测试 accadc
7、(1)封建土地制度(或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解放生产力;巩固人民民主政权。(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中考链接:abbdb ca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土地改革   改革法   地主   比重   政权   封建   土地   农民   农村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