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水
1、水的组成:(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反应原理:水 通 电 氢气 + 氧气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体积比偏大的原因:1、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
2、氧气的氧化性强,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一部分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现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放热
(2)结论: 直接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间接结论: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③电解水产生气体体积比=分子个数比
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
(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
(2
②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中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容易造成水体
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赤潮,因此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3)爱护水资源:
①节约用水放、提倡零排放;
②防止水体污染(措施):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水的净化(蒸馏的标准装置不是中考课标要求、活性炭吸附和过滤是重点)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沉淀
明矾(kal(so4)2·12h2o)吸附沉淀: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小颗粒
活性炭吸附:①吸附一些可溶性杂志、臭味和色素(主要)②滤去不溶性物
质(次要)
消毒:o3、clo2、cl2、漂白粉----消灭大肠杆菌(消毒效果由高到低) 蒸馏:蒸馏过后的水是纯净物
注意:除消毒外其余净化方法均为物理方法。
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理解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过滤的注意事项:(重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贴紧,加快过滤速度
液面低于滤纸边----防止液体未经过滤,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防止液体洒出
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重叠处----防止滤纸破损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
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盛接仪器不干净;③滤液高于滤纸边 过滤速度减慢的原因:①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②大颗粒不溶物堵塞滤纸孔 蒸馏装置的注意事项:(理解就可以)
如果是正规装置,冷凝管下进水上出水的目的:使水填满冷凝管,起到更好的冷凝效果
烧瓶中放碎瓷片或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刚开始的馏分弃掉,以防仪器中的杂质溶解在蒸馏水中
如果是简易装置,接蒸馏水的试管浸没在冷水浴中,使水蒸气冷凝
如果是简易装置,实验完毕后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简易净水器
所有的物质都有过滤作用,层层过滤,由粗到精, 顺序不能改变。
最上面一层纱布的作用:过滤
其余三层的纱布作用:隔离上下两层不同的物质 分离混合物的两种物理方法:
a.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例:分离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后的剩余物质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因为氯化钾是能溶于水的,而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所以先将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再过滤,滤纸上得到的剩余物为二氧化锰,滤液中的物质蒸发结晶之后就是氯化钾。
b.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利用两种物质的沸点不同。
例:分离酒精和水。在78.5 达到酒精的沸点,酒精先蒸发出;在100
达到
- 1 -
水的沸点,蒸发出蒸馏水。 (2)硬水与软水:(重点)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①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②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
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③长期饮用容易引起结石。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
文字表达式:氢气水 2h2+o2 ==点燃 =2 h2
o 点燃前,要验纯 罩在火焰上方,杯壁有水珠产生。
(验纯方法:用试管收集氢气靠近火焰,声音较小说明氢气较纯,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氢气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可燃性的气体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在点燃前都需要验纯
3、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燃烧产物是水)放热量(热值高)、来源广
4、氢气的密度小可以填充气球,因具有可燃性易发生危险常用稀有气体氦气(he)代替
三、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硅等 分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 h2o、h2、o2、n2、cl2
离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nacl、mgcl2
混合物(多种物质)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其他
注意: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o2 ,和o3 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可能是混合物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 ,o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糠水 ⑥硫粉 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每种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因此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并且表示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种。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也可以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上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也可以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
b、有原子构成的物质: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也可以表示该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
微观上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即粒子的个数如2o2 两个氧气分子3o 三个氧原子
化合价的意义: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的记忆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氢一氧二为标准,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价数都为零 确定元素的化合价,需注意以下几点: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一些带电的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做根。
根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但并不是根在化学反应中不变化,根不是物质,而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a元素的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元素的质量比:
b元素的质量?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c、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化合价   硬水   化学式   滤纸   氢气   混合物   知识点   上册   化合物   原子   九年级   单元   元素   物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