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一.知识教学点1.元素。2.元素符号。3.单质和化合物。4.氧化物。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的联系。    3.疑点:(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类原子”?            (2)怎样正确区分和运用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4.解决方法:讲练结合,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元素的含义。  2.了解并记住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3.理解单质和化台物的概念。  4.理解氧化物的概念。(二)整体感知    本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概念的形成‘第二部分是元素概念的应用,即从元素框念的含义上理解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井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这段教学应集旧概念的应用,新概念的形成及能力培养为一体。(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三种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化汞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这些物质中所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同理,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核电荷数为7的一类原子称为氮元素。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板书]:一.元素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忆原子量的比较标准时教材上的小注,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看教材图2—8,将构成地壳成分元素的质量分数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并简单向学生说明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怎样测定的。[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板书]: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个美)[教师活动]:展示写有常见24种元素的元素序号、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以其中两种元素为例,讲解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及用法。[学生活动]:根据教师讲解,阅读教材第38页小注,分别读出元素名称,注意元素符号的写法,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讲解]: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经超过三千多万种,然而到目前我们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三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的。我们可以将这一百多种元素分为三大类。[板书]:3.分类: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1)表示氢元素。(2)表示一个氢原子。如2h则表示两个氢原子。[讲解]: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科有重要作用。[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此元素的原子量。[教师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同学们记忆、理解情况,完成下列习题。[练习]:1.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1)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2)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2.下列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有错误,改正过来。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mn

ca

mg

c

hg

al[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物质的分类。[板书]: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混合物

金属单质:mg、zn、fe、cu

纯净物

单质非金属单质:o2、n2、s、p、h2稀有气体单质:he、ne、ar

化合物氧化物:co2、p2o5、so2、fe3o4酸、碱、盐(以后学)依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依据元素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分类[提问]: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有什么区别或联系?[目的]:检查学生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四)总结、扩展1.元素是具有系统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几种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主要是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等。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物质的分类(略)四.布置作业1.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习题第1—4题。2.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并填写“原子和元素比较表”,体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元     素

原     子

别①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③元素可以组成物质。①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组成。②原子指微观粒子。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系①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元素符号   元素   单质   质子   核电   氧化物   化合物   原子   物质   概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