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③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

课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呼气比赛:投影上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

(各小组推荐一代表)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

归纳、汇总:

1.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2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铝(al(oh)3)、一水合氨(nh3.h2o)等。除一水合氨,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

引导: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

①   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   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

③   其它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

猜想式探究报告:

假设或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及其原因

新的发现或疑问

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讲解: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和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

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

3.无色酚酞试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酒精中

酸溶液中

碱溶液中

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紫罗兰

紫色

红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皱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随堂练习:

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         (填名称)。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猜想(假设)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第二课时:

讲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酸,现在我这儿有一瓶盐酸和一瓶硫酸,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

展示:盐酸和硫酸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投影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

播放实验录象: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并让学生完成表格。

投影: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打开

瓶盖

现象

瓶口有白雾

无明显现象

原因

有挥发性

无挥发性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

久置

现象

质量减小

质量增加

原因

有挥发性

有吸水性

讲解:通过观察和录象我们就会发现: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

量增加。因此,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讲解:某地一大学生用浓硫酸泼熊的报道,播放有关浓硫酸毁容的电视画面。

讲评: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

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内容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木棒蘸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布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纸张的笔画部分变黑

木棒上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

滴到酸的布由黄变黑,容易破损。

结论或原因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

启发

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讲解: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活动与探究二]: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52页图10-5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讲解: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

安全。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52页后看我演示。

[活动与探究三]:按照教材p52页图10-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提问: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将正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弄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结论: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提问:(1)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呢?

(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2)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又是什么呢?

引导实验: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逐滴滴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稀硫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下面各小组就以盐酸、硫酸为例,按照投影的内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投影内容见资料链接,并印成讲义发放给每个小组。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时间8-10分钟。)

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要求各小组以“这节课的收获”为题,展开讨论,派代表上台演讲。

第三课时:

展示: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各一瓶。

提问:这四瓶物质中哪些属于酸,哪些属于碱?

过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并以它们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p55页有关内容,

[活动与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几个实验,完成表格:

1.取两只表面皿,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在其中一只表面皿上,用药匙取少量氢氧化钙放在另一只表面皿上,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以及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再加入等量的水,振荡,使它们充分溶解,静置后观察现象。

3.取一只蒸发皿,加入适量的水,用镊子夹取一块生石灰小心的放如蒸发皿,观察现象。(表格发到每个小组)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俗名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溶解性

腐蚀性

特性

制备

〈组织交流〉

将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通过视屏展示台在全班交流。

展示、播放:展示被浓氢氧化钠溶液腐蚀的鸡爪,播放建筑工人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的画面。

总结:

1.              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化学式为naoh,易溶于水,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又叫火碱、烧碱、苛性钠,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氢氧化钠还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那么,氢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呢?

2.              又叫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白色粉末,建筑工地从石灰窑买来的石灰是生石灰(cao),加水就得到熟石灰,cao + h2o = c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鸡蛋煮熟;氢氧化钙也有腐蚀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报告

讲解:通过大家的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交流,我们发现:和酸一样,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还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讲解:通过两节课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时什么原因呢?

[活动与探究二]:

请大家按照教材p56页图10-10的改进装置,根据[实验10-9]的内容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液体名称

分析原因

灯泡发光的有

不发光的有

说明:改用学生电源和1.5v小灯泡,采用并联电路,石墨电极和烧杯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残留在烧杯和电极上的杂质溶解在酒精或蒸馏水中,一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会使灯泡发光。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找到能导电的液体和不能导电的液体,但原因却不是很清楚。

引导:观看教材p56页图10-11。

演示:盐酸、氢氧化钠等在水中解离过程的动画课件。

讲解:从图10-11和动画我们可以看出,盐酸、硫酸等酸溶液都能解离出氢离子(h+),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正是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所以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课题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活动与探究]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继续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

指导观察图10—14

小结:naoh+hcl = nacl+h2o

举例:ca(oh)2+2hcl = cacl2+2hcl

2naoh+h2so4 = na2so4+2h2o

归纳、汇总: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投影: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

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              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              用于医药

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第二课时]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酸是酸性物质。如果我现在由于生产实际的需要,要用到酸性很弱的盐酸溶液,那么我们怎样来知道盐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呢?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归纳: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举例:ph试纸的使用、方法,并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

引导:提出实验要求,指导完成探究报告

注意点:

①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那些是酸性的,那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

②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

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指导学生进行教材p63页的活动与探究,

(上课之前让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中,但至少要留一根,便于比较。)

观察浸泡在不同ph溶液中的头发,与剩余的头发进行比较,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

1.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2.把课前准备内容按小组交流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分成两半,注意保管),每小组一张比色卡,回家实验:

1.              测量你家使用的洗发香波的ph。

2.              测量你家使用的护发素的ph。

(各小组整理好数据,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石蕊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指示剂   化学性质   盐酸   酸碱   溶液   硫酸   单元   物质   新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