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百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地位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31~33页。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认数的第一阶段—20以内各数认识的基础上,扩展到认数的第二阶段—100以内数的认识。本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对于数概念的建立还比较模糊,学生的数感还有待加强。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

  (二)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理念: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知识于生活。通过让学生画一画,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做到手口一致。

  2、多媒体直观展示,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看电脑展示,在脑海中清楚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了解其之间的关系。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数感,知道数的组成,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和位值制度。

  难点:一个一个地数,拐弯处的数法及数的组成。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具学具准备:铅笔、小棒若干和一套

  1:左边乱放的小棒29根。右边三排小棒,其中两排10根,另一排9根,共29根。

  2:左:29根,中:33根,右:30根

  3:92根由散乱的变为整齐。再点击一下,成为9捆多2根。

  (二)教法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运用类推学习法探索新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在教数数、读数时,根据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运用类推学习法。教师适当点拨,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接掌握。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操作等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听讲、阅读复习等方法。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巧用玩具,游戏引入

  下课的时候,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爱玩一种游戏,叫数码游戏。老师也很想玩。谁愿意和我一起玩?师生玩,同桌小朋友也可以一起玩。

  能说说你在刚才的数码游戏卡上看到了哪些数?教师随即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卡片来引入。巧妙地把玩具转化为学具,利用一个比大小的游戏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二)动手实践,充分展开

  1、说一说:其实不光我们刚才看到的数码游戏卡上有数,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很多这样的数。老师刚才坐27路车来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数——27。这样的数你还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2、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你能数一数吗?在自己座位上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带大家来数一数。

  (反馈: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等……在数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地数,教师就两个两个地数:如果学生两个两个地数,教师就五个五个、甚至是十个十个地数)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画一画:假如老师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小朋友,你们说全班小朋友应该画几个符号呢?用你们喜欢的符号画一画。要求: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最好让大家一下就看出是几个,看谁的本领大。

  【设计意图: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知识于生活。通过让学生画一画,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做到手口一致。教师注意将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要求的提出“最好让大家一下就看出是几个”,使学生自然将2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另外,用符号记录数是数学文化的一种继承,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数要手口一致。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策略,为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强化数感

  1、猜一猜:出示1:左边乱放的小棒29根。右边三排小棒,其中两排10根,另一排9根,共29根。

  师:左边的小棒和右边同样多,请你说说左边有几根?你怎么知道的?

  (反馈:如果我们用绳子把10根小棒扎在一起就更清楚了。演示。)

  板书:29里面有2个十和9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有策略的数出小棒的根数,使学生体会到有序的重要性。小棒图非常形象地展示了10个一就可以用一个十来表示,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

  出示2:左:29根,中:33根,右:30根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左边这一堆是29根,请你猜猜中间这一堆和右边这一堆大约有几根小棒?

  学生猜,教师板书。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到底是几根?怎么办?数一数。

  师:先别忙着数。我有个问题:这么多的小棒乱乱的,怎么才能一个不漏地数清楚呢?有什么好办法?

  出示3:92根由散乱的变为整齐。再点击一下,成为9捆多2根。

  板书:9个十和2个一。

  2、比一比:老师有一些铅笔,请你猜猜这里有几支铅笔呢?

  (35支。5支5支正好数完。)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棒,请你看看。有什么想说的?

  再继续数,点击出现一根一根小棒,一直到100。

  100是怎么来的?板书:10个十是100。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估数,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和对应的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 数形结合,应用拓展

  1、出示百格图。这张图共有几个格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3)野马的寿命比骆驼长一点儿,还不到40。是40前面第3个数。

  (4)大象的寿命直接出示图。估计大象能活几年?它是由7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看了这个图,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在猜哺乳动物寿命这一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中,融合了100以内数的重点知识内容。综合练习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意图是通过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游戏中允许学生作合理的猜测,同时渗透一些知识点的巩固。此练习的设计应注意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猜数和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说作业设计

  1、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数出下面数的后五个数。

  二十六 五十八 七十九 八十七 九十五

  3、填数。

  27

  4、估数

  50 66 78

  81 99 0

  百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 百 十 个 100里面有10个十

  十个十个 位 位 位

  (百)(十)(个 )100里面有100个一

  9 0

  9 9

  1 0 0

  左:29根,中:33根,右:30根

  9个十和2个一。

  10个十是1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语文   说课稿   板书   数数   意图   概念   过程   老师   操作   教师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