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案

《空气》教学设计

武汉市武钢六中  郑秀芳

指导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玲莉

一、 设计意图

9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上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在还没有接触到压强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学生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本节课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在探究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上。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教学设计也是为突破这一难点展开。

二、教案

 

课 题

空 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并知道其主要用途;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胶头滴管吸水实验,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难 点

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教学方法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探究。

仪器药品

集气瓶、烧杯、玻璃管、橡皮软管、弹簧夹、燃烧匙、橡皮塞、胶头滴管、酒精灯、

水槽 、火柴。

红磷、蜡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实验:将烧杯倒扣入水中

活动:展示一个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

设置问题情景:烧杯里有什么物质?

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

思考

回答:烧杯是空的

回答:因为烧杯里有空气。

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新课。

回顾:空气的成分

组织讨论: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

提问:在这些气体中哪种气体与我们生命活动联系最紧密?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回答: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道空气主要成分。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做铺垫。

小比赛:用胶头滴管吸水

提供:小烧杯、胶头滴管,水。

组织活动:看谁吸入的水多。

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1、  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2、  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

3、  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比一比。

讨论,集体交流。归纳小结,形成共识,得到启示。

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产生压力,把水压进胶头滴管。为测定一定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实验打下基础。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设置问题情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

2、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4、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

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发现问题——用燃烧蜡烛、纸张、火柴的方法无法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当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时,可以用点燃蜡烛(或纸张、火柴)的方法把氧气消耗掉,定性的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乐趣的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引发进一步探究。

2、介绍可燃物 红磷(展示红磷样品)。

3、介绍实验装置。

4、  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  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组织学生预测、讨论得出结论。

(多媒体动画演示集气瓶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的现象)

熟悉药品、装置。

预测、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完成探究报告。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产生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提供资料,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猜想。

在前面两个小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

介绍:介绍化学史知识

多媒体课件配合:介绍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倾听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做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其对事物认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组织学生交流对空气中各种气体主要用途的认识,看图归纳。

交流、看图

查漏补缺

组织学生小结。

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2、地球上没有空气会怎样?

谈这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的获得、认识气体的途径和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等方面谈。

梳理知识,归纳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把探究从课堂引向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

2.1   空气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0. 03%)

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胶头滴管吸水

2、用蜡烛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

4、介绍化学史知识

四、空气的用途

【课堂练习】

1、  法国化学家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以下物质可用于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是(   )。

a.蜡烛      b.硫磺      c.木炭     d.红磷

3、下列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①切割金属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火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防腐,原因是              。

5、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用人造空气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人造空气可以用氦气代替氮气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红磷   滴管   空气   烧杯   氮气   氧气   气体   体积   含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