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重点及难点是根据条约内容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导入
案例1:鸦片的危害。
读读,说说鸦片的危害
民谣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毒品问题又是现实问题,学生能联系实际,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民谣《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案例2:禁烟运动。
辩论:要不要严禁鸦片。
辩论双方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一方为严禁派,一方为弛禁派。学生由于不了解当时社会情况,从生活经验出发,一般主张严禁鸦片,与老师的对阵,更挑起学生的战斗热情,增加知识,又培养能力。
严禁派主要从鸦片的危害阐明立场,弛禁派则提出“变通办理”的主张,针对走私,提出“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即让鸦片贸易合法化,使贿赂变成国家税收;针对身体伤害,提出嗜烟者都是“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除“文武员弁士子兵丁”以外,可听任民间吸食;针对银元外流,提出“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
案例3:中英双方关于战争名称的不同提法。
读漫画《英国用武力强迫中国购买鸦片》及材料,说明中英双方为什么对战争名称有不同提法。
课文中只介绍中英双方关于战争名称的不同说法,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通过漫画和材料,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分析中感受英国列强的强盗逻辑,并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
1840年2月,英国下议院以9票之差通过了对华开战议案。内务大臣罗素如此表明开战目的:“为商务监督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在恐吓与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与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之下经商”。许多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著作力图证明,英国当时对中国作战不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是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的贸易。
案例4:《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讨论:《南京条约》的影响(结合地图)。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不平等条约,关键是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可用讨论方式,以集体力量解决问题。教师作适当指导,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问题 ,步步深入。问题如“中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你认为哪一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大”、“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现在哪里”。
案例5:《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南京条约》的分析,学生学会了分析条约内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学中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案例6: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读漫画和条约内容,比较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
阅读卡介绍了《辛丑条约》的内容,它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都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但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有很大的不同,漫画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条约的影响。这样,对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课堂小结:略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二课时
悲壮的抗争
教学要求和:本目旨在学习和宏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搜集资料,并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重点难点:课程标准6-4 要求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因此把教学难点放在分析为什么中国人民的抗争却不能赢来战争的胜利。
教学建议:导入
案例1:侵略者的暴行。
读漫画、资料,说明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
侵略者的暴行,书本并未直接提及,可以说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无直接关系,但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通过漫画和侵略国的知名人士对本国侵略行为的谴责,更能激起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感,并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谴责
案例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假如我们身处那个年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希望我们扮演怎样的角色?战地记者、军官、战士、普通百姓、文弱书生••••••
这一设问似乎与本课内容无直接关系,但身临其境考虑民族危亡,并用这样一种自然实在地表述形式,肯定要比问“你身处那个年代,你怎样挽救民族危亡”更贴近初中学生,更能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参考网址: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青网史海泛舟、中国文物信息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并以各种形式展示,如时事报道(查找当时有哪些报纸)、诗词朗诵(可英雄诗词、可自已创作)、影视片断、漫画、故事精彩片断对白等。
活动可根据学生情况,形式多样,也可单一形式,注意突出官兵及广大人民、大陆及台湾人民的斗争,并点出这些斗争使列强灭亡中国的野心不能得逞。这样,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并通过活动施展才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以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大目标有机融合。
案例3: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读漫画,古今联系,关注现实。
两岸关系不容乐观,时事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展示当前讽刺xx的政治漫画,结合课文插图,古今联系,从漫画和图片中思考当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原则,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案例4: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分析中国战败原因(假如道光皇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无可能取胜?读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对比的数据资料,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教材关于两次侵华战争的讲述侧重于背景及结果影响,而对战争失败原因未作具体介绍。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一定背景资料。查找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筛选、综合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教师就这一问题的解答作一些指导,如指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个因素,全面分析;客观地分析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要清楚在战争中清朝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这些优势是否可以抵消全部的劣势?发挥这些优势必须具有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等等。这样,通过失败原因的解答,学生自然感受到工业文明带给中国的强烈冲击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阅读背景资料,讨论中国战败原因。如果学生查找资料有难度,可由老师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供学生讨论。如关于军备,政府搜刮民脂民膏,可是该用钱的地方却永远没钱。以武器装备为例,清军尚处于冷热兵器混用时代,只有精锐部队能够装备火器,而这些火器绝大多数是明朝时期仿造西方的“鸟枪”,比英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二百余年。由于军费短缺,克扣成风,有些鸟枪甚至是康熙初年制造的,已经用了一百五六十年。清朝的财政严重入不敷出,乾隆晚年之奢靡浪费达到惊人的地步。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尔。不此之务,即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小结:1841年4月16日,……道光帝根据前方主帅奕经的请求,调广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该部头起、二起共550人到达,后两起450名尚在途中。而英军此时已放弃宁波,攻陷乍浦、吴淞,正浩浩荡荡驶进长江!奕经连忙将该部再派往江苏。一直到战争结束,该部未参加任何战斗。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三课时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在感受地主阶级的爱国情感的同时,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重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教学建议:导入
案例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张。
讲林则徐故事,阅读材料,比较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林则徐是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的,可让学生来讲述林则徐的故事,一可增添课堂气氛;二可作为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教学中应侧重分析变化的原因,从中感受到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请于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法兰西、美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如钦天监夷官之例。而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驭、攻击。计每艘中号者,不过二万金以内,……计百艘不过二百万金。再以十万金造火轮舟十艘,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魏源《海国图志》卷二)
案例2:洋务运动。你认为,外国列强有哪些是比我们先进的?如果你是地主阶级的开明一员,又会选择哪些来学习呢?
从标题“师夷长技以制夷”入手来探讨“夷之长技”,并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作出选择。将学生的选择与魏源的《海国图志》作比较,这比单纯看材料比不同更有趣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可能会从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先进的科技及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在选择中引导学生理解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洋务派是否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洋务运动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新课程的目标。教材关于洋务运动从兴起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口号、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新学堂的设立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较完整的概念;通过问题解答,学会从内容分析历史影响。
阅读课文,说说图片《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厂》、《留美儿童》、《同文馆》等。
学生在阅读课文并应用相关信息解读丰富的图片信息,能发挥多媒体优势,增添学习趣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轮船招商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轮船凭借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入我国沿海沿江口岸,并垄断了中国江海的运输业。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1873年,招商局轮船“伊敦”号由上海首航香港,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同年,招商局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承担洋务军事工业运输,承揽漕粮﹐兼揽商货。随后,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打破了外资洋行垄断中国航运的格局,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商企业之先河,成为中国民族航运业的象征。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XX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理。1930年由国民政府改为国营后﹐1932年归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中国航运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30多年来,招商局从未间断过在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领域的投资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独特优势,现代物流业已被确立为招商局的四大核心产业之一。今天的招商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长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在交通基建及物流、金融、地产及相关产业领域内有着成熟的业务网络和市场经验,拥有总资产逾500亿港元。招商局总部位于香港,业务分布于香港、中国内地、东南亚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市场,被列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在国际工商界有着广泛影响。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发展,使航运业也呈现萎缩状态。
小结: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张之洞要求架设电报的奏折)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四课时
从维新到革命
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教学中要求学生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不同政治立场,理解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抉择的道理。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立场及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案例1:导课。
看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图片,观察他们的不同。
一个留辫子,着长袍;一个剃短发,着中山装。从着装革命引出在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下,中国两种观点立场的对立,从而引出由图中两位领袖领导的两次运动,即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案例2: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谈谈康有为为救亡所作的努力。
阅读课文并结合课外知识谈历史人物,了解其主要贡献,感受其为救亡而奔走呼号的爱国心。阅读课文,组织辩论:我们怎样救中国?辩论双方为维新派和洋务派。学生对洋务派主张已有所了解,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比较双方思想观点的异同,并以辩论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案例3: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影响。讨论:维新派的主张在变法诏令中都提到了吗?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材没有明确,通过讨论,培养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案例4: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读材料,用事实说明诞生于武昌起义前一周的国歌必将很快变挽歌。19XX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创作“国乐”,声称声词壮美,定为“国乐”(国歌)。其歌曰: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臬,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今译曰:保牢疆土,靠老天庇佑,百姓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象天不会坍下,象海不会枯干。
案例5: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将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及有关论述连线。对学生而言,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是较难理解的,教学中不必深入展开。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学生容易从字面把民族主义理解成驱逐帝国主义,通过连线稍作解释,肯定其革命的手段,也认识其局限性,为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作铺垫。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案例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讨论: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不同?从具体实践说明。不同派别的思想的比较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比较,能让学生体会中国在怎样的背景下,不同的阶级阶层为救亡图存,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从具体实践说明”,则将辛亥革命从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纲领、革命指导思想及革命党的起义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案例7: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阅读材料,分组讨论:从剪辫子等看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材简单提及,学生较难理解,有必要为讨论提供详细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对话,联系革命派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结果,从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等角度比较,从丰富多彩的史料中选取,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积极的影响,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牢固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XX年1月)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XX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倡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搞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19XX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xx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有学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小结:本课知识脉络。
思考问题,整理本课知识脉络: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是怎样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的?结果如何?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和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   中国   招商局   英国   大潮   鸦片   条约   浪潮   单元   案例   原因   工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