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1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
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一、冷战政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二.“铁幕”演说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它的特点是:以反苏**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援助欧洲复兴计划。我们先来看看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多幅图片。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你知道美国为何担心吗?
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
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因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问题探究:美苏对峙的原因
口才展示:杜鲁门国会演说
小组讨论:“冷战”政策的定义
         “冷战”政策的表现
         “冷战”对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追根求源: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四.板书设计
1.什么是冷战政策?(1947年)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步骤
1)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冷战的开始(1947年3月)
 2)马歇尔计划的抛出(1947年6月)
  3)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
 3.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组织的建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掌握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   冷战   西欧   苏联   马歇尔   美国   战后   局面   美苏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