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力

教科版八年级下《8.2力的描述》教学案例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力的三要素
【 教学难点 】
  力的图示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可在课后尝试。
   引导学生做教材19页图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 一袋方便面 …… 所受的重力。   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学生观看录像,思考。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    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有了进一步理解。
   对学生做进一步指导,纠正。    练习:教材22页图8-2-4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知道力的示意图画法,并了解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联系。
   举例作图:
  (1)  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 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学生作图,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掌握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画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
六、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 实践活动 】
  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 教学反馈 】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用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教案   物理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   示意图   图示   物体   大小   三要素   方向   作用   效果   单位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