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消费

政治:《经济生活》第三课《》学案(新人教必修1)

一、考点解读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了解)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2.消费类型:(了解)
①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注:生存资料消费重在解决温饱,发展资料消费重在提高素质,享受资料消费重在身心愉悦。
3.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理解)
①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②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反之,消费结构的劣化则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降低
③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食品支出
          恩格尔系数 =                      ⅹ100%
                          家庭消费总支出
一般说,这一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的层次结构越低,系数越小,说明消费的层次结构越高。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了解)
(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从众并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应该反对。
(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提倡求实消费心理主导下的消费。
(5)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种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注: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绿色消费要求,即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二、体系构建
               其他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影响消费             物价总水平
        的因素    主要因素            当前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  未来预期收入
                         (消费基础) 社会收入差距
  消   消费   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最常见)、贷款(含赊帐等)、租赁消费
类型   按消费对象:有形商品、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
费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定义、变化的含义)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理智)
                       适度消费(要求)、理性消费(要求)
正确的消费原则  绿色消费(含义、特征、意义)、艰苦奋斗(原因)              
三、误区点拨:
(1)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出现过度的通货紧缩现象,也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限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从而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实,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是取决于物价水平。此外,家庭消费水平还与家庭人口数量有关。——般来说,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内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提高,则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则家庭消费水平提高。
    (2)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①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提高家庭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②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会提高。
③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要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3)辩证地认识贷款消费
    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因此,国家在政策—卜是予以鼓励的。
    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这不仅对银行不利,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而且会加重个人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贷款消费的管理。   
(4)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都是生存资料消费吗?
    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是不是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消费。
 (5)怎样理解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人为出是要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量人为出不能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人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利用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③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④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6)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某一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与消费方式,收人多少,都不应该丢掉这一精神。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作只对那些收入有限、生活困难的人提出来的要求。
    ②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适度消费是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勤俭节约是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因此,不能把它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四、热点追踪
1.刺激内需引导消费(家电下乡)
2.次贷危机(如何对待信贷消费)
3.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类型、消费结构、与生产的关系等分析居民消费状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扩大内需(如何;为什么);
4.限塑令,节能减排(理性消费)
例1.江苏省政府规定,从XX年2月1日起,本省农村居民持本人身份证明到指定销售网点购买家电下乡指定产品,可享受产品销售价13%的财政资金补贴。这一举措有利于(b)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④抑制通货膨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2.材料一    XX年11月和12月我国出口额增减情况
 
 

 注:XX年11月,我国7年来出口首度月度负增长
     材料二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理解成惊吓,被吓倒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了一下,很惊奇或者难以理解,感觉被“雷”过一样。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冲击,在XX年的地方两会上,也出现了很多“雷人”的提案。如北京政协委员李某提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用爱心和民族精神鼓励居民消费,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他们一年的收入都用来消费。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2分)从《经济生活》中消费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北京政协委员李某建议的认识。(6分)
  (1) ①表格一说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增速首次连续下降,(1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调整出口产品结构。(1分)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2分)材料中强调发动一场爱国消费运动,是因为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分)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分)

例3.上世纪70年代,我国老百姓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视为家庭生活消费离不开的“三大件”。跨入80年代,新的“三大件”——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惊喜。进入90年代,空调、电脑、电话又成为新家庭生活消费的“三大件”。那么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2 1世纪,有人说家庭生活消费的“三大件”应该是私人住宅、私家车和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但更多的人认为,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多元化,很难再对“三大件”做出一致的判定。
(1)通过家庭生活消费“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
(2)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家庭生活消费“三大件”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三大件的历史变迁说明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方向遵循有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消费结构趋于合理,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影响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与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越来越多,从而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减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
五、典例解析
1.“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字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首自我解嘲的《无题》诗,说明  (  a  )
a.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b.生存资料的消费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c.发展资料的消费也表现为物质消费
d.没有生存资料的消费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人类便无法生存和发展

2.在电视广告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b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3.XX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xx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重视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c  )
a.公平的含义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b.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绝对平等
c 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于悬殊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d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4.( 08广东卷)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c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5.(XX江苏卷)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XX年、XX年和XX年分别为42.5%、40.6%、3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c  )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6.( 08广东文基)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a)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7.(XX江苏卷34)材料一:    XX—XX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XX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答、 (1)近年来,我省农民收人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能力自测
1.朋友见面打招呼,20世纪70年代是“吃饭了吗”,如今流行“搬新家吗”、“旅游了吗”、“进修了吗”。这反映出 (c)
a.收入差距的扩大    b.物价水平的下降
c.消费结构的完善    d.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2.xx在《论当前发展若干问题》一文提到:目前,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偏低,需要逐步适当提高,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这表明(a)
a.价格的变动影响商品生产                   b.生产决定消费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供求影响价格
3.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规定商场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据调查,国家这一规定实行后,顾客购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明显减少。这反映了消费行为受(c)
①价格的影响  ②从众心理的影响 ③求实心理的影响  ④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有稳定工作的人比工作不稳定的人有更高的 消费水平,后者则有着更高的储蓄水平.这是因为:(d)
a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无关    b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无关
c储蓄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d未来的收入预期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5.随着房价的上涨,多数居民表示无力承担过高的住房负担居民购房的意愿明显下降,这表明(d)
a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价格的变动会调节生产
c不同商品的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
d物价水平的变化影响居民的购买力
6.XX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这说明(b)
a.合理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b.合理价格有利于增加需求,促进房产业发展
c.合理价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价格高低决定市场占有率
7.右图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居民(a)
a.家庭消费结构有了很大改善
b.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c.购买的商品价格逐步降低
d.食品消费支出逐步减少

8.XX年1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    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这些政策,有利于(d)
   a.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c.促进税收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9.发泡塑料餐盒和塑料方便袋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启示我们,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遵循的原则是    (  c  )
  a.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购买商品,这种消费心理是    (   d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11.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最终启动起来。”这段话强调的是  才能最终启动起来。”这段话强调的是    (   c )
  a.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c.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d.投资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12.“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形容的消费类型是    (  c  )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劳务消费

13.材料一 随着油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轿车。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3-5万元,使用成本仅为每百千米3元左右。微型电动轿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材料二 由于得到中小城市地方政府的发展支持,电动轿车生产出现强劲势头,这无疑给圆“有车族”梦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购买热情。而人们对电动轿车的青睐也使得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多个汽车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这种车型。
材料三:调查发现,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但消费增长速度低,消费倾向有下降趋势。(3)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1)结合材料一,分析电动轿车受到青睐的原因。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日益富裕是购买电动轿车的主要原因。②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电动轿车价格低廉也使得电动轿车日益受青睐。③求实心理也使得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经济实惠的电动轿车。④电动轿车绿色环保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人民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需要。(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生产与消费关系道理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正式因为电动轿车的生产才给人们一个新的圆梦选择。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电动轿车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购买热情。③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人们对电动轿车的兴趣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电动轿车的生产必须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目的。(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有:居民的储蓄倾向较高,消费观念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制约消费;物价水平上涨明显,使得居民消费欲望下降;收入差距拉大,影响消费水平;世界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大受影响等。

14.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13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国内市场广阔,特别是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同时,又有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的潜在需求。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服务需要也比较旺盛。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8分)
(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分)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1分)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1分)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2分)
(2)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每一条2分,答出任意四条即可,共8分)
15.
表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表  单位:%

 XX XX XX XX XX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8.2 37.7 37.1 37.7 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7 46.2 45.6 47.2 45.5
(1)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表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消费层次、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农民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的影响。
表二XX年5月15日,中国城市青年生活消费调查情况

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 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 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52.9% 35.7% 61.6%
(2)表二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城市青年的消费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
表二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城市青年的消费受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的影响。
表三: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XX 483.4 49.13 5.58 11.18
XX 624.5 45.48 9.59 11.56
                                 资料《中国统计年鉴XX》
(3)根据表三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一政治   恩格尔系数   勤俭节约   消费水平   多彩   消费结构   居民   收入   我国   心理   家庭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