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和隐私权》学案分析

【课前工作】
一.教学设计思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教学,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三.过程与方法
1.针对的问题:
①长久以来,由于封建观念等因素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根本没有个人心灵的空间。②由于隐私意识淡薄,对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并受法律保护不是很清楚;加上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③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对法律了解不多,加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致于生活中学生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较为普遍。
2.学生的需要:
①正确认识个人隐私及隐私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并懂得保护个人隐私,给其一个心灵的空间,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②学习个人隐私的具体内容,了解法律对公民隐私的相关规定及保护,有助于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③当今世界,由于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更为迫切,学生更需全面了解、正确对待隐私问题,增强隐私意识,不仅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也要尊重、保护他人隐私。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六.教学模式:教学拟采用活动式教学法、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第四课的名誉权. 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知识集锦(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隐私?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2. 隐私权的含义?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是什么?
3.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三.拓展案例(教学内容由学生讲解):
1.小隐的事例(教材p47)
2.黑客高手
3.(教材p49页材料)议一议:①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②假如老师或者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4.学生小结:我们知道了公民的住宅.身体不受非法侵害,公民的信件.电话也不能随便查看和偷听,可是我们却常在警匪片中看到警察搜查住宅和公民身体的情况,也会看到安装窃听器的镜头,这是什么原因呢?
四.资料搜集
搜集与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条款
五.板书预设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 什么是隐私(教材p46页)想一想: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2.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 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 隐私权的含义
2.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是什么?
3. 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六.技能过关
1.某医院为做广告宣传,未经患者同意,就在广告上公布了已痊愈的患者的病历.这种行为侵犯了患者的(     )
a.名誉权   b.生命健康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
2.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解密他人电子邮箱密码,窃取他人电子邮件. 这种行为(      )
a.侵犯了公民的荣誉权      b.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  
c.属于正当防卫           d.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3.小红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母亲便怀疑小红早恋,于是私自翻看小红的日记,还教训她说:“你是我的女儿,我生你.养你,看你的日记有什么不应该的?”小红母亲的言行(   )
a.是关心小红身心健康发展的表现,合情合法  b.是行使对小红教育和保护的职责
c.侵犯了小红的隐私权                      d.虽有不妥,但并不违法
4.女学生王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位女同学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人缘,用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偷拍了她在寝室的各种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播并散步一些诋毁性的语言。这是因为赵某的行为(    )
a. 侵犯了公民住宅         b.侮辱公民的人格
c.破坏了公民的合法财产     d.危害了公共安全
5.15岁的丽丽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一个小书包,书桌上有一个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一天放学回家后,丽丽突然发现自己书桌抽屉上的锁被砸开了,当问妈妈时,妈妈轻轻地说:“我就想看看你的抽屉里有什么东西。”丽丽听完又气又恼。
(1)妈妈的做法合法吗?这属于什么行为?
(2)作为未成人的监护人,应该如何了解子女的思想动向?
七.达标验收
教材p47    教材p48    教材p49
【教学反馈】学生们具备了一点初步的预习. 动手.动脑能力,理解肖像权和姓名权也比较容易,生活中的案例准备较好。但学生的解题技能需要不断提升。尤其是案例题,应该落实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八年级政治   隐私权   隐私   肖像权   名誉权   必要性   公民   意识   教材   法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