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9:我国城乡拟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人大代表

【背景材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7日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审议中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则对现行法律相关条款作出修改,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草案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课标要求】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中国近代民主艰难推进的历程
1.洪仁轩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2.对君主立宪制的追求:
(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他们的理论没有付之实践。
(2)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证明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同。
3. 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1)19XX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XX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3)19XX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19XX年宋教仁改同盟会为国民党,通过议会选举和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结果宋教仁被刺杀。
(5)“宋案”发生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均遭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道路行不通。
4.升华认识:①近代中国在痛苦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技术向学习制度、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的过程。②民族独立是政治民主化的提前,只有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得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近代化。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为追求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
1.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时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建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此后,中共在三民主义的旗号下,为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探索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订宪法大纲。
4.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的建设中,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5.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6.抗战胜利后,为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在重庆谈判上和政治协商会议上作了许多努力,重亲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等协议。
7.升华认识:①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对民主政治做初步的尝试。②中共从中国革命的实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创造性地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三.新中国建立后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1.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初步形成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根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建设。
5.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6.XX年中共xx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7.XX年中共xx大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文明。
8.升华认识:①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四项政治制度在中国里程碑式的意义。②认识新中国以来民主政治发展不断走向法制化的进程。
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程:
1.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世界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开始。
2.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政治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专制立宪政体。
(2)法国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发布了《人权宣言》制订了1791年宪法,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拿仑时期,制订了《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等,成为资本主义立法典范。
(3)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发表了《独立宣言》制定了1787年的宪法、美国成为总统制的共和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
4.19世纪中后期的资产阶级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60年代,俄、日等国家通过资本主义改革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2)美国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制度的宣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轻障碍。
5.20世纪初英、法、美等资本各国代议会制逐渐走向成熟。
6.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了《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令,保存了民主制度。
7.二战后,德日两国接受改造,进一步实现民主化。
8.升华认识:①认识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②认识西方民主政治类型和特点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影响。③认识人类推进民主政治的艰难历程以及每一个国家从国情出发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启示意义。
五.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
近几年关于考查社会主义运动史的题目大大增加:因为我们是当今社会主义的唯一大国,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就使人类的政治文明多了一种选择,更加多样化。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出现到现在不过160年时间,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只不过80年时间,在我国确立只不过50年时间,与资本主义制度五六个世纪成熟期相比出现挫折很正常。更何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说明我们很伟大、很自豪。应该扎实把握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史。
1.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想国》到《乌托邦》再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2.理论到实践
第一国际领导各国工人斗争,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第一次夺权的尝试。
3.从一国到多国
1917年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二战后:东欧八国、亚洲四国和拉美古巴。
4.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上首先是一种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后来发展为:南斯拉夫的自治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实践证明中国的模式是成功。
5.升华认识:①认识社会运动发展的曲折性及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②从人类不懈追求政治文明的历史规律中坚定走社会主义的信念。③年轻的社会主义应该吸收人类优秀成果,在不断改革中完善。
【热点训练】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路径和个性化的特征回答1-4。
1.与西方国家民主的政治发展趋势相比,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表现出
a.得到充分的实践与发展                  b.确立了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民主革命完成的时间长                 d.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趋势。
2.影响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因素有:①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到来②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③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④民主共和的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效仿日本和俄国的主要依据是
a.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b.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c.君主都掌握了政府的实权              d.都需要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
4.国民革命初期孙中山师法苏俄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a.以党治国治军的模式                  b.扶助农工的方针
c.广泛的政治动员                      d.革命的目标
5.近代中国人与民主政治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习惯            b.国共合作的关系不稳定
c.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基础。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的规定是
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              d.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英法德            b.英法俄        c.美法德              d.美英法
8.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9.《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XX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10.“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11.材料题
材料一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一:每当人们谈到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时,都会记起他——华盛顿。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创立了一个共和国;他主持了制宪会议,为美利坚合众国党政体制奠定了基本结构和框架。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新国新梦”
材料二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队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与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新国新梦”
材料三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著《美国的诞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极其特点。
(2)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适合自己道路的成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d 6.b 7.a 8.a 9.b 10.d
(1)总统共和制。特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牵制。
(2)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英殖民统治有一定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启蒙思想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三政治   热点   共和国   资产阶级   美国   资本主义   中国   宪法   时政   城乡   政治文明   中共   学科   民主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