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2、 理解: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国的全面理解。
3、 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联系时政材料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本节课,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教学难点:用典型事例说明如何贯彻这三项原则。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点拨、引导与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复习提问: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生答后,师引导:不论中央国家机构还是地方国家机构,它们都是按一定的原则来组织,并按一定的原则来活动,从而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否则,秩序混乱,国家职能无法有效实现。那么,这些原则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第三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板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三个,分别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一、 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多媒体展示):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民主集中制与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都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通过。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国家机关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之前,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重要的决定,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批评的过程,就体现了民主的过程。
那么,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指的又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机关,在听取了各方面的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要对这些生动的、丰富具体的群众意见、建议,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进里”的加工制作,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一过程就是集中的过程。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过分地强调集中,不要民主,或过分地强调民主,而不要集中,将是一种什么后果?(组织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如果一味地强调集中,不发扬民主,那就会出现领导坐在屋里制定政策、办法,严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容易导致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
反之,如若事事都要强调民主,而不进行必要的集中,也不能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办法,甚至随波逐流作群众的尾巴,这样,就不能站在群众队伍的前列,指导群众活动,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给国家的工作带来损失,可见,民主和集中,应做到有同的结合。
民主集中制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在我国,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组成,人民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强调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第二,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强调人大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在这个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行使职权。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一方面,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确保国家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自主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事物。只有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把工作做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举例:三峡工程:(只在中央才能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搞好这项工程;但地方也要发挥积极性,地方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中央的工程,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地搞好人口迁移及利用库区资源,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 。”
3、比较:我国国家机构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主要表现是一样的吗?两者除第一点相同外,其余都不同,因此,不能把二者混淆!
二、对人民负责原则
(多媒体展示):原西安市经委主任赵景章,指使其下属将23名福建人(农民、无业人员和个别职工)冒充为西安市亚细亚服装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组团赴日本学习考察,致使23名出国人员集体出走,成为非法移民,给党和国家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事发后,据查,不法分子张超群、陈家亮等人向出走的23人共收了200万元的出国费,向西安市经委共交出国人员费134.04万元,除去各种开支,西安市经委和市外办分别获得70. 35万元和17.9万元,张超群向赵景章和梁红行贿分别是5万元和13. 5 万元。这样一笔"钱权交易"给我们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政治影响。
(设问):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力将助纣为虐
(设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做?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1、为什么要对人民负责?
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机构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
2、怎么做到对人民负责?
第一,坚持对人民负责,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第二,坚持对人民负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坚持对人民负责,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人方法。
(多媒体展示)各级政府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保障对象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重视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
设问:政府的这些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
三、依法治国原则
1、什么是依法治国?其地位如何?
(多媒体展示)
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
客体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标准 宪法和法律
本质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多媒体展示)(对比)人治和法治——人治建立在个人的权威大于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之上,搞人大于法,权大于法,导致独裁专制。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崇尚宪法和法律,认为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对比)法制和法治——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指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诸多环节。
2、怎么做到依法治国?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前提)
设问:在我国,哪些国家机关有立法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有修改宪法和制定基本法的权力。国务院作为行政机关,只能制定行政法律。
(多媒体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的成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400多件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750多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这从数量上反映出我国立法工作成绩显著。
从质量来看,我国的法律和法律决定,正日趋完善。并更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我国的立法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整和统一。
(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什么叫依法行政?为什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教材55页最后一段。(含义及行政机关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河南省汝州市原市长徐中和,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徐中和,193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后从一个采煤工,走上了领导岗位 ,职位日渐提升,徐中和当了市长后,利用公款为自家建造豪华住宅,携妻子、儿女利用公款游玩,并收受了大量钱财,仅洛阳存款就有16万元,美金3500元,黄金饰品20余件,并与其他人贪污、受贿54万元。徐中和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脏枉法、终于成为历史的罪人。
(设问)从材料中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重要标志)
(设问):什么叫公正司法?依法办事?
所谓公正司法,依法办事,就是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进行司法活动。
(多媒体展示)一个检察长沦为阶下囚
1993年11月2日,北京市昌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志文涉嫌受贿被逮捕。陈志文在担任检察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现金和实物共计2.1万元,侵占公款公物7400元,这是北京市 建国以来第一个被查处的检察长。
针对终审法院错误判决珠海特区发展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申诉案,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抗诉,此案经抗诉再审后,法院已于去年撤销原判,为该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这些正反事例告诉我们,法令行则国治国兴,只有走依法治国之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
(设问过渡):有了较完备的法律,是否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4)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确保实施)
(5)做好普法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形成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6)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基础)
新课小结: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意识
• (2)对人民负责原则——公仆意识
• (3)依法治国原则——法制意识
总之,三个原则集中到一点,都体现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课堂练习(高考回眸):1.(XX.江苏)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2年,始终践行:“绝不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意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d)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d对人民负责原则
2.(XX辽宁卷)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就是要求( c )
 ①各级党组织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行政事务  ④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侵犯的法律。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500名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对该法进行修改。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坚持(b)
a. 民主集中制     b. 依法治国      c. 对人民代表负责    d. 公正司法
4.(辨析题98年)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答案:(1)“国家机关立法”这一提法不准确,并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拥有并行使立法权。(2)就国家机关来说,要依法治国,不仅要确保社会生活有法可依,而且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要求国家机关自觉接受监督。(3)就公民来说,要实现依法治国,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三政治   国家机构   原则   我国   设问   民主集中制   依法治国   国家机关   中央   组织   法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