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复习资料

1.成长也会有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
2.小时候,我们与父母之间很少有矛盾。长大了,为什么我们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呢?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从管教,我们觉得父母越来越唠叨和罗嗦,于是就产生了矛盾。
3.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父  母
我  们
造成隔阂的原因
生理上
完全成熟
基本成熟
            
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也就产生了隔阂。
心理上
基本成熟,心理素质比较稳定
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走向极端
            
阅历上
见多识广,阅历丰富
缺乏生活经验
            
知识上
比较多
比较少
            
思想方法上
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往往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
            
行为方式上
目标专注,行为持久
好幻想,行为短暂而多变
            
社会角色上
多重角色,多重责任
扮演的社会角色少,承担责任少
            
4.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代沟的实质是什么?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5、为什么说“严也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也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6、逆反心理是怎么产生的?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
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7.逆反心理好吗?(如何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8.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危害?极端的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做?
(1)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2)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其结果都是惩罚自己,伤害父母,造成极大的危害。
(3)为了不伤害自己和亲人,我们要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9.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1)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2)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①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②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③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10.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产生矛盾时,我们应怎么办?
积极的做法是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情,我们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弄清分歧所在,辨明是非,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寻求最佳结果。
11.有人说:“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也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家不是说理的地方”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父母是讲道理的我们也是讲道理的,有理不怕说不清楚,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辨明是非,讲明道理,做出正确的选择。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是因为“父母爱我们”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往往夹杂着丰富的情感,感情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因此,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里的矛盾往往是因为“爱”而产生,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解决家庭纠纷往往是很容易的。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主动沟通。我们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12、有效沟通有哪些基本要领?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13、与父母交往有哪些艺术(方法)?
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宽容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其他方法:①了解父母;敞开心扉;笑口常开;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②多打招呼、主动交流、经常做事、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承担责任等。
14、谈谈对“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
人是有感情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父母。你想经常得到父母的夸奖,你就应该学会赞赏父母;你想让父母聆听你的心声,你就应该学会聆听父母的教导;你想得到父母的帮助,你就应该经常帮助父母;你想得到父母的宽容,你就不应当经常同父母斤斤计较。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将心比心,求同存异是我们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基本要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八年级政治   父母   求同存异   逆反心理   复习资料   代沟   隔阂   要领   阅历   交朋友   矛盾   原因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