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八下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读读说说: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2.    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组织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1.  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土地改革的意义 理性升华: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看看画画: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朗读练习:记一记:1.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2.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指导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脑筋体操: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组织学生: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畅谈历史:              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以史鉴今,谈谈你们的想法。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形象认识: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理性升华: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2.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练一练: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动动手:          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教师心语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述,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述能力。充分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八年级政治   土地改革   改革法   耕者有其田   新中国   地主   政权   课本   土地   农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