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治高考复习《经济生活》知识整理与热点分析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消费离不开货币媒介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商品交换——媒介
(1)货币与纸币:①货币的含义。②货币的本质。③货币的基本职能。④金属货币。⑤纸币。⑥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通货膨胀的含义。②通货紧缩的含义。
(3)结算与信用工具:①结算的含义和内容。②信用工具:第一,信用卡的含义和作用。第二,支票的含义和种类。
(4)外汇和汇率:①外汇的含义。②汇率的变化。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第一,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第二,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时政知识
1.国务院常务会议
XX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并将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列为今后几个月的重点调控内容。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3.《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4.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1)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不管外界给中国什么样的压力或者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作出什么评论,我想问,让人民币升值难道不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一件事吗?
xx:第一,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第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一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由一国的经济决定的,汇率的变动也是由经济的综合情况决定的。第四,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人民日报》记者:……有评论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了较大影响。请问总理,中国政府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xx:自由贸易不仅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世界的和谐,还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我对有些国家要提高出口的比重予以理解,但是我所不解的是,他们为了提高本国的出口而贬低本国的币值,反过来又企图用施压的办法来强迫别国的货币升值。我以为这种做法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
(3)中央电视台记者:……根据官方的数字,去年新增的贷款投放量是9.6万亿,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部分大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因此有人担心出现经济泡沫。请问总理,您有这个担心吗?在考虑通胀预期的前提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有退出或者部分退出的可能性吗?
xx:……我们必须注意三点:第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的合理水平,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货币政策的精髓。第二,高度重视农业,千方百计使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第三,我们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如果经济再出现反复的话,那么带来的损失就太大了。但同时,我们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同量的货币能买到更多他国的商品,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
2.一个国家货币升值后,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失业压力加大,外汇储备相应地减少。
3.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4.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一是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引起全社会供求不平衡,甚至导致通货膨胀。
5.使用信用卡,方便、安全,外出购物、旅行不必“腰缠万贯”。
……
[高考链接]
(XX•广东•41)(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角度探究]
1.管理通胀预期问题
(1)通货膨胀对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会产生什么影响?
(2)国家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好通胀预期?
2.信用卡的使用问题
(1)持有信用卡的好处:
(2)持有信用卡要注意的问题:
3.人民币升值问题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危害?
(3)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企业应该怎么办?
(4)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消费必须了解商品价格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2.商品生产
(1)商品的基本属性:①商品的含义。②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生产规律: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②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商品交换——价格
(1)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
②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③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①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作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优胜劣汰。
(3)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第一,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量成正比。第二,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2.《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扩大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
3.商品价格的调整
XX年,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8次调整。其中调低3次,调高5次。
XX年,国家对稻谷和小麦提高了收购价格。
XX年,全国部分城市提高了自来水价格。
XX年,国家提高了工业用电价格。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物美价廉。便宜没有好货,好货不便宜。
2.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
[高考链接]
(XX•海南•24)(1)读图3、4,描述XX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和需求变化走势。
(2)简要分析XX年以来图3、图4所显示的需求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角度探究]
1.产品质量问题
(1)为什么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非常关心产品质量问题?
(2)面对奶粉质量、地沟油、有毒卫生筷等问题,国家、企业和消费者该怎么办?
2.价格问题
(1)影响有效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有效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于粮食种植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5)面对不断上涨的成品油价、自来水价、工业用电价格,企业该怎么办?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4,商品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居民的收入:第一,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收入。第二,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第三,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②物价水平:第一,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第二,物价下跌,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①常见的消费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②按照消费对象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③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①含义。②变化。
(4)恩格尔系数:①含义。②变化。
(5)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联系:都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消费层次越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消费层次越高,消费结构越完善,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
(1)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第一,基本特征。第二,科学评价。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第一,基本特征。第二,科学评价。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第一,基本特征。第二,科学评价。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第一,基本特征。第二,科学评价。
(2)消费行为:
①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第一,联系: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第二,意义:加强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帮助人们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②做理智的消费者:第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第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第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求: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的含义: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第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2.《政府工作报告》
(1)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费。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3个;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继续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5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加强“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xx”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
3.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
[高考链接]
1.(XX•江苏•34)(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2.(XX•海南•24)对消费者和企业而言,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络购物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优势:①对消费者:获得价格优惠,方便购物,节约购物时间;商品信息获取便捷充分。②对企业:降低销售费用(中间环节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量;扩大(潜在)消费者的数量;获得消费者更多的相关信息。
局限性:消费者无法获得对商品的直观感受;企业不便全面展示新产品的功能;企业无法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营销。
3.(XX•四川•38)根据所学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角度探究]
1.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
(1)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原理说明实施“新农保”的必要性。
(2)结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谈谈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
(3)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谈谈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2.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如何积极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作为中国社会的一员,你能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点什么?
(3)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创造财富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经济生活的两条住线)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①从理论上看。②从实践上看。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3)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一是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②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生产关系
(1)四大经济活动——广义的生产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第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一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二是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三是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基本经济制度——狭义的生产关系:
①公有制为主体:第一,地位。第二,内容。第三,新的实现形式。第四,主体地位的体现。②国有经济:含义、地位及作用、意义。③集体经济:含义、地位、作用、国家态度。④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性质、发展。⑤个体经济:含义、特点、意义。⑥私营经济:含义、意义。⑦外资经济:含义、意义。⑧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客观性。第二,重要性。第三,国家政策。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2.《政府工作报告》
(1)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我们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3.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
[高考链接]
1.(XX•江苏•37)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2.(XX•全国卷ⅰ•39)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XX•山东•29)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根据图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角度探究]
1.扩大国内需求问题
(1)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3)结合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坚持扩大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基本经济制度
(1)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建国6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创造财富的主要场所
(1)企业:①含义。②类别和地位。③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①含义。②要求。③股东的权利。④社会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⑤类型。⑥组织机构。⑦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⑧作用: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①企业兼并的作用。②企业破产的作用。
2.创造财富的主体
(1)劳动:①含义。②作用。
(2)就业:①含义。②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邦之策,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对社会生产来说: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二,对劳动者来说:就业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一是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二是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①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②要求: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第一,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第二,从劳动者的角度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承认和尊重劳动:①原因:第一,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第二,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②怎样承认和尊重劳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6)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②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第一,必要性: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第二,重要性: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第一,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二是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从劳动者的角度看:一是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二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三是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
2.《政府工作报告》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
2.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
[高考链接]
1.(XX•宁夏、辽宁•38)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
【答案】(1)发行消费券会提高低收入居民的福利,刺激消费需求。能起到扩大企业产品销量的作用。消费券在短期内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局限性:“财政型”消费券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甄别消费券的发放对象,会增加政府的执行成本;单独使用消费券消费会使居民把本来用于消费的钱储存起来,消费需求不一定扩大;发放消费券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
2.(XX•海南•25)根据材料,分析h企业能够实现“1+1>2”的经济学道理。
【答案】(1)“1+1”是指企业兼并,“1+1 2”是指兼并后的企业比原先两个独立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高。
(2)“1+1 2”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企业经营成功首先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XX•海南•24)(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2)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答案】(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通过投诉、协调、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短期内,突击裁员可以降低一定的劳动成本,是企业追求利润的一种选择;但从长期看,突击裁员牺牲了员工利益,造成劳动关系紧张,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

[角度探究]
1.创造财富的主要场所
(1)目前,有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是质量、服务欠佳、或者是污染环境、或者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谈谈企业应该如何真正履行社会责任?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应如何治理水污染问题?
(3)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节能产业发展的措施。
(4)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部分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坚持“不裁员”,你对此有何认识?在“不裁员”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渡过难关,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2.创造财富的主体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2)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公务员热”的认识。
(3)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如何解决我国XX年严峻的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4)我国目前出现的“民工荒”到底“荒”在哪里?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5)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提出了比父辈们更高的要求,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金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投资
(1)储蓄存款:
①活期储蓄的基本特征:第一,收益性。第二,流通性。第三,安全性。
②定期储蓄的基本特征:第一,收益性。第二,流通性。第三,安全性。
(2)股票的基本特征:
①流通性:第一,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第二,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
②收益性: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第一,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二是股票买卖差价。第二,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
③作用:第一,对个人:增加了投资渠道。第二,对企业:增加了筹集资金渠道。第三,对社会: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债券的基本特征:
①收益性: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
②流通性: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③国债的基本特征:第一,安全性:国债风险小。第二,收益性: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④金融债券的基本特征:第一,安全性: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第二,收益性: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⑤企业债券的基本特征:第一,安全性: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第二,收益性: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4)商业保险
①商业保险的分类: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②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5)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①风险与收益的含义:收益就是“赚钱”。风险就是“有可能赚,有可能赔,结果不确定”。
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第一,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关系,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第二,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各种投资方式最重要的是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
③风险与收益关系对投资的启示:第一,安全性:在日常经济生括中,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第二,合法性。
2.融资
(1)融资的含义: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通常情况下,融资主要强调的是资金的筹集,也叫资金的融通,即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2)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
(3)融资的目的:用筹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筹集资金无非有两个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偿还债务。
(4)融资的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①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一般来说,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
②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5)融资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当企业面临良好商机时,若融资能力强,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则该企业可能快速发展,否则会丧失这个发展机会。
②消极作用:错误的融资容易引发企业债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
(6)融资的要求:第一,企业经营者要敢于融资,大胆融资,充分发挥出融资的推动力。第二,安全性:谨慎融资,善于融资,有效防范融资风险。第三,合法性。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政府工作报告》
(1)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健全金融体系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继续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发展境外人民币金融业务。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借贷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投资需求增长。
2.利率上调会吸引公民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等。
……
[高考链接]
(XX•宁夏•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d  )
a.29.2万元  b.32万元
c.3 9.2万元  d.42万元

[角度探究]
1.投资
(1)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
(2)如何通过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融资
(1)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融资?
(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农村普遍感觉融资难,到底“难”在哪里?
(3)面对融资,国家、企业、投资者要注意什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参与财富分配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按劳分配:含义、原因、意义、地位。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含义、特点、国家政策。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①含义。②原因。③意义。
2.分配原则——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社会公平:含义和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2)收入分配公平:①主要表现。②意义。③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第一,制度保证。第二,重要举措。
(3)效率:①效率的含义。②效率提高的含义。③效率的地位。
(4)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5)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①原因。②如何处理。
3.分配政策
(1)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
(2)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
2.《政府工作报告》
(1)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4.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但是我看到社会上也有一些现象,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公,比如收入分配不公,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存在很多困难。作为总理,您如何指导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中国人民过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的生活?
xx: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是多数。我们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能使每个人也有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遇。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5.xx副主席在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力度是内在统一的。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因此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力度结合起来。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二者都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二者的最终决定因素。
4.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
5.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6.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高考链接]
1.(XX•广东•41)(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2.(XX•全国卷ⅱ•38)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角度探究]
1.分配制度
(1)如何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可能会出现什么倾向?
2.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1)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意义。
(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参与财富分配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财政
(1)财政的含义: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财政的本质: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3)财政的内容:①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形式。②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分类。
(4)财政收支的关系:①财政收支平衡。②财政盈余。③财政赤字。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6)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①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财政与宏观调控: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第一,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第二,②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税收
(1)税收的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我国税收的种类:①增值税的作用。②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5)为什么必须依法纳税:①是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的。②是行使国家职能的需要。
(6)怎样依法纳税:
①从国家来看: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②从公民来看:一方面,公民要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③依法打击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2.《政府工作报告》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2)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推进资源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
(3)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强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
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
[高考链接]
1.(XX•山东•28)揭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2.(XX•北京•38)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3.(XX•山东•28)(1)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并依据图10和材料三阐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4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角度探究]
1.财政
(1)从经济生活角度解读实施新医改六项内容的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
2.税收
(1)实行增值税转型有什么作用?
(2)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有何经济意义?
(3)怎样依法纳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内经济环境(源配置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调节:①优点。②缺点。
(3)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②市场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4)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①必要性。②要求。
(5)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①必要性。②重要性。③要求。
(6)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①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②需要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2.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的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共性: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个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第一,基本标志。第二,根本目标。第三,调控力度。
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第一,基本标志。第二,必然结果。第三,调控力度。
(3)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优越性。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2.《政府工作报告》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4)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2.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但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
3.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
[高考链接]
1.(XX•江苏•34)(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XX•天津•12)(1)说明图2、图3各反映的经济现象。针对图3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2)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2.(XX•宁夏•39) (1)分析上表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
【答案】(1)①上表显示,在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②这说明企业在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2)①经济手段:对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污染税,对节能环保企业优惠贷款利率,限制为污染环境的企业提供贷款。②行政手段:强制关闭污染环境的企业或限产;发放排污许可证。③法律手段:环境立法,追究污染环境企业的法律责任。

[角度探究]
1.规范市场秩序
(1)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哪些经济和政治意义?
(2)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说明应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说明应如何整顿我国当前的食品市场?

2.宏观调控
(1)请你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为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2)联系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实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措施。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实现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这一目标和任务。
(4)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新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学依据。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指导方针、战略思想。
(2)内涵: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重要性。
2.经济建设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①实现总体小康的意义。②总体小康的表现。③小康建设存在的不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⑤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2)如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需求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要素投入上)。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时政知识
1.党的xx大报告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3.《政府工作报告》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2)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3.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4.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6.要坚持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7.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依据我国资源供给、环境承载能力等现实国情做出的明智选择。首先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成为倡导者、推动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其次需要唤醒全民节约意识和效率意识;再次是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
8.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
9.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10.生态文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1.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实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效应,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12.循环经济:是指最大限度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4.“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由国家财政来全额支付农民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使全国农村居民都有了社会养老保障。
……
[高考链接]
1.(XX•宁夏•39)(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2)针对材料二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答案】(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是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呈现出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2.(XX•广东•41) (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1、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3.(XX•安徽•37)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4.(XX•山东•28)指出上表显示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角度探究]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企业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请你为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谈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说明发展循环农业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2)“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实施“新农保”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经济学依据。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必要性。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3)从经济学角度,请你为消费者、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1)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3)分析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经济意义。
(4)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政策(对外开放)
[知识储备]
一、课本知识
1.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①跨国公司的含义。②跨国公司的作用。
(4)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①产生。②积极作用。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①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2.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新阶段
3.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1)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①基本格局。②积极意义。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原因。②要求:完善“内外联动(方向)、互利共赢(原则)、安全高效(要求)”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一,“引进来”。第二,“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②互利共赢原则。
二、时政知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力共建和优势互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
2.《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1)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今年的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
拓市场——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调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促平衡——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2)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利用外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等各类功能性机构,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进一步简化各类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走出去”的企业要依法经营,规避风险,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良好形象。
(3)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
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认真落实中非务实合作八项新举措。发挥经济高层对话和双边经贸联委会作用。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推动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平衡的谈判结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4)上海世博会即将拉开帷幕。
要加强与各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办成一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盛会。
三、学生“知识库”中的知识
1.贸易保护主义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开放市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
2.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对国内的就业及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冲击。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局势,携手走出经济危机,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协调发展。
4.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5.扩大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高考链接]
1.(XX•浙江•40)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2.(XX•福建•39)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3.(XX•山东•29)你认为图3体现的山东境外投资的特点应该如何概括?请对山东企业如何实现境外投资的新突破提出合理化建议。
4.(XX•广东•41)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角度探究]
1.贸易保护主义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意义。

2.贸易摩擦问题
(1)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轮胎生产企业面对“特保”措施应怎样寻求发展的出路?
(2)简要分析我国正确应对轮胎业贸易争端的经济意义。

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1)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认识。
(2)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对消费者和企业分别有何积极意义?

4.其他问题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海峡两岸为什么要加强经贸合作?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高度重视与美国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原因。
(3)谈谈我国服装行业应实施怎样的措施,才能实现其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4)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谈谈推动中非关系全面、健康发展的意义。
(5)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国家、企业、消费者有何经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三政治   经济生活   知识   热点   劳动者   含义   经济发展   我国   社会   国家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