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思考

本次研讨中,我们提供了《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案例和大家交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案例
《升与毫升的认识》
认识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两个计量单位“升和毫升”,老师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学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
老师:(犹豫了一下)我举个例子吧,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
学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它们是不能相等的。
老师:(对学生2)你说得真好!(对学生1)你理解了吗?
学生1:(有些茫然)点点头。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应怎样回复?
老师的做法欠妥!
2007-05-12 23:21 李爱英
在<< 升与毫升的认识>>中,我认为当学生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时,老师那样回答是不好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应该告诉学生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只不过现在的知识范围不能解答,只要好好学习,不久的将来就知道了;或者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想办法答复你.用比重不同的两种液体比一比就行.
2007-05-12 21:11 黄成涛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里,我认为毫升与克是有关系的,毫升是体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体积单位与密度相乘就得到质量单位,所以,“1毫升等于多少克”与“1小时等于多少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007-05-13 21:36 梁振举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学生1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对于学生2的回答,学生是不理解的,只是碍于同学的取笑而茫然点头。
2007-05-12 19:44 向帮怀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 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不应该那样回答,“1小时”和“多少米”除行程问题中有联系以外,确实是两种不相干的量,可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关联的两种量,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也许是他平时从什么地方获得过这方面的信息,只是比较模糊,这正体现了他的探究欲望。可这位老师的回答就有可能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让学生对你失去信心。我认为这样回答比较好:“你的问题很有创意,说明你很会开动脑筋,这两种单位在具体指某一种溶液时,只要知道他的密度是可以计算的,但我们现在还不行,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还达不到,只要你用心学习,不久你就会找到答案。”这样回答我想学生就不会茫然,他的探究欲望也受到了保护。观点对否?望大家指导!
2007-05-12 14:13 李雪兰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 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这个老师"举个例子吧,1小时等于多少米?"感觉像在责怪学生乱问问题,我的做法,是可以直接举例子回答,同样是一毫升,如果是一毫升沙子,和一毫升棉花,你认为哪个重?重的是装在里面的东西,而不是毫升.毫升只是一个容积单位,不是重量单位,它没有重量.
仅仅是不同的单位的量不能比较吗?
2007-05-12 20:11 葛运玲
关于学生“1毫升等于多少克?”疑问的解答,对于李老师的回答我感觉有点不妥。当然不同得计量单位不能进行比较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学生的问题我感觉并非是在拿“毫升”和“克”进行比较,我感觉学生是在问老师1毫升的液体(多指水)重多少克,只是这位学生的表达方式不对。所以,对于李老师的回答学生是疑惑的点了点头(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或迫于老师的权威),如果这时老师对这位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以指导,告诉他“不能说1毫升等于多少克,因为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但可以说1毫升的水大约重1克”,这时我想学生会会心的点点头,决不会心存疑惑,以后他也不会再去问老师“1毫升等于多少克?”这是我本人的一点看法,不知是否妥当。
2007-05-12 21:42 福建南安小数班032苏秀丽
葛老师的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可以纠正不同单位不能相比的错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还可以促进学生继续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奥秘。
2007-05-12 21:23 吴艳华
我同意葛老师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除了纠正不同单位不可比的错误外,还要告诉学生这两个单位之间在某种条件下是有关联的,比如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也可以拓展一下学习范围,让学生查查资料看看1毫升其它液体的质量是多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007-05-13 16:38 曾维娟
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虽然“毫升”与“克”表示的是物体不同的计量单位,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毫升的水、1毫升的油等各有多少克,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的液体1毫升的质量也不同!学生1对于学生2的解释还是不够理解,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学生1可能想了解的是1毫升的物质有多重!
课堂要向课外延伸……
2007-05-13 08:57 裴振全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如果老师真的不知道,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或留成课下作业,学生可发挥主动性,课下去探讨,在液体时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
2007-05-12 20:18 黄赵勇
毫升与克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关联的,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2007-05-13 22:40 王当琪
我觉得教师处理这个问题还有所欠妥,毫升是容积单位,容积是表示容器中液体的体积,体积是有质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例,如:一瓶油,有些是写2000 克,有些是写2150毫升,不同液体有不同的质量,水的质量是一升(一立方分米)是一千克。毫升和克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是可以换算的,老师用 “1小时等于多少米”说明问题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回家查看一下资料,这样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是一起两得。
2007-05-14 13:23 罗东洋
这是一个课堂生成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活动起来,讨论明白这个问题的完整性,明白毫升、克各是什么单位,然后对这两种单位之间是怎样联系的问题展开实验:如1毫升的水是几克;1毫升的油是几克。
2007-05-14 10:02 张艳春
我觉得案例《升和毫升》中的一个学生听了老师和学生的解释后很茫然,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到商场去看一看,仔细观察毫升与克到底有没有关系,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我们的想法:
从老师们对案例的分析来看,大部分老师认为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是欠妥当的,首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毫升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老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理,理解到学生所要说明并不是简单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问题,而是来源于学生的一种生活认识和积累,这样的认识和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是很了不起的,能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提出来更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要注意呵护的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呵护的本身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提供条件。另外,还有的老师针对学生的课上发言,谈到了课堂的生成问题,对于生成的问题,参看本专题的第四讲的内容。对于生成我们要宽容地接纳,理智的筛选并机智地解决,所以我们的老师也谈到了,将本课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还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间。营造一种共同探索的氛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是我们要想到,并努力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   容积   体积   计量单位   液体   案例   单位   老师   小时   质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