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      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    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 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  (2)说  (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  (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2厘米)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 生2:从2到6的长……         
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
3、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吗?我们下节再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该情境图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讲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作长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1、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2、 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米=100厘米
3、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并与同伴交流。
4、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 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凳子的长度
2、 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1、让学生投沙包并作好标记(测量投沙包的长度)
2、交流测量方法,汇报结果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补充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 ) 一枝冰糕长12( )
   小明的鞋子长23( ) 一棵大树高5( )
   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 )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2、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3、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 )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   直尺   尺子   刻度   新衣   徒弟   物体   测量   长度   观念   单位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