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整理

课本、读本部分
《陈情表》
1、字音
险衅 xìn   祚薄 zuò  茕茕孑立 qióng    洗马 xiǎn      逋慢 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寡廉鲜耻、鲜为人知 xiǎn         屡见不鲜xiān   优渥 wò     期功 jī          闵凶 mǐn    矜悯 jīn    猥以微贱 wěi       逮奉圣朝、逮捕 dài  
2、重点实词
(1)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征兆;不幸,指丧父
(3)舅夺母志    改变              (4)终鲜兄弟    又;少
(5)形影相吊    慰问              (6)拜臣郎中   授予官职
(7)寻蒙国恩    不久              (8)当待东宫   担任
(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困顿窘迫的样子     (10)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想
(11)本图宦达     做官            (12)日薄西山   迫近
(13)更相为命    轮流,更替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15)实所共鉴    明察             (16)听臣微志  听任,允许
(17)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几,或许;安;终      
3、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            (2)臣具以表闻( 使动 )
(3)则刘病日笃 ( 名作状 )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作状 )              
4、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  介后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宾前
(3)则告诉不许  被动                     
5、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     【今】不可以
(2)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    【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报告申诉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5)臣欲奉诏奔驰             【古】赴京就职   【今】很快的跑
(6)举臣秀才                  【古】优秀的人才 【今】泛指读书人
6、通假字         夙遭闵凶   通“悯”,忧伤
7、重点虚词
【以】     臣以险衅   因为                 猥以微贱     凭借
臣具以表闻   用                 谨拜表以闻    来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        臣以供养无主     因为
8、重点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译: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迁就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我现在真是进退两难,处境困顿窘迫。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只因为祖母刘氏已像接近西山的落日,只剩一缕将断的气息,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项脊轩志》
一、给加点字注音
渗漉(shèn lù)   修葺(qì)        栏楯(shǔn)     偃仰(yǎn)
啄食(zhuó)       异爨(cuàn)老妪(yù)       迨(dài)
呱呱而泣(gū)     象笏(hù)长号(háo)      妣(bǐ)
扃牖(jiōng yǒu)  垣墙(yuán)      栖息(qī)       阖门(hé)
珊珊(shān)       奴颜婢(bì)膝       枇(pí)杷     
二、重点实词解释。
1、迨诸父异爨     迨:及、等到。爨:灶。2、先大母婢也     先:已经死去的。
3、而母立于兹     而:你。              4、大母过余曰     过:探望。
5、久不见若影     若:你。         6、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阖:关门。
7、轩凡四遭火     凡:共。         8、吾妻来归       归:旧指女子出嫁。
9、逾庖而宴 逾:越过。       10、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11、 殆有神护者 。  殆:大概         12、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制,格局。
13、大类女郎也?      大类:很像
三、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      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2、垣墙周庭       垣墙:用矮墙,名词作状语。
3、东犬西吠       西:对着西边,名词作状语。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名词作状语。
5、前辟四窗。     前:在前面。
四、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
2、鸡栖于厅。 状语后置。
五、古今异义。
1、瞻顾遗迹。遗迹:旧日遗物。
六、重点虚词。
1、能以足音辨人。以:凭。             2、娘以指叩门扉。以:用。
3、顷之,之:调节音节,无实义。       4、先妣抚之甚厚。之:她,代词。
5、呱呱而泣。而:表修饰。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翻译:借来的书籍插满书架,我或俯或仰,大声吟诵,有时则静默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听得见。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翻译: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翻译: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翻译: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高大挺拔,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长亭送别》
1、 语音
筵席yān  玉骢cōng  迍迍zhūn  金钏chuān  笑靥yè
搵泪wèn  余荫yìn   蹙眉cù   谂知shěn  煞白shà
玉醅pēi  解剖pōu      罗帏wéi   衾香qīng  栖息qī
唠叨dāo    叨咕dáo      荫蔽yin   熟稔rěn     亲家qìng
保揣chuài 青鸾luán   长堤dī   挣揣zhèng chuài    
白泠泠líng     口占一绝zhàn
2、 成语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微不足道的名声。
举案齐眉:多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多用于夫妻离散。
青梅竹马:不一定是夫妻但一定是男女。
3、 重点实词
(1)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请,央求          (2)马儿迍迍的行:行动迟缓的样子
(3)却告了相思回避:停止,结束            (4)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只锝,只能
(5)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揩拭              (6)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这,这个
(7)见夫人科:也叫“介”,指杂剧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8)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争取,博取
(9)酒席上斜签着坐的:插               (10)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含泪,噙泪
(11)推整素罗衣:借口,这里有假装的意思 (12)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熟知深知
(13)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示极度                  (14)暖溶溶玉醅:美酒
(15)白泠泠似水:清澈的样子                    (16)辆起车儿:驾好
(17)从今经忏无心礼:佛经;诵习                (18)谨赓一绝:续作酬和
(19)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迷恋
4、 古今异义
(1) 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留意
(2) 奈时间怎不悲啼:无奈眼前
5、 通假字
(1)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  同“恰”,才,刚刚
6、 能把下列曲词与引用的原诗作品对应。  
(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庄子  则阳 ) 
(2)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白居易《琵琶行》  ) 
(3)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   
(4)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宋秦观《鹧鸪天》  ) 
(5)碧云天,黄花地。(宋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
(6)多半是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 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
总: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a、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c“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
d“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
b、 叠音形容词加“儿”字。
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之类
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c、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可看作三句排比,但不是严格的对偶或排比。
 d“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做重重叠叠的泪”是排比。这四个分句也可以和“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惶惶的寄”,合看作排比。“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是反复。
 e“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是比喻、夸张、对偶;“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是进一层的比喻、夸张。
 f、“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是比喻、夸张、对偶;“拆鸳鸯在两下里”也是比喻。“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借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
8、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a、古代诗词,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
例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
【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b、大量运用民间口语,方言词和俗语、成语,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
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9、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a、主题
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b、情节
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至“专听春雷第一声”),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表明了莺莺对赴试的态度,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第三部分(【四边静】至“小生又生此念”),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又担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这种心态不仅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而且表明了她对二人前途的深深的忧虑。
第四部分(【二煞】至结尾),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c、性格
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
课文中有四处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9、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报任安书》
一、 字音
占卜 (zhān bǔ)  豢养(huàn)   曩者(nǎng)   强颜(qiǎng)   缧绁(léi xiè)   倜傥(tì tǎnɡ)   重创(chuāng)   愠怒(yùn)  剌谬(là miù)   圜墙(yuán)
二、重点实词
1、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望:怨恨、抱怨    相:偏指一方
2、其次不辱理色         理:道理    色:脸色
3、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鲜:态度鲜明
4、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绳墨:法律      陵迟:志气衰微
5、且勇者不必死节      死节:死于名节,为名节而死
6、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表:显露
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倜傥:卓越不凡
8、《兵法》修列                修列:著述,编著
9、不得通其道                 通:行,实现
10、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11、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即使   悔:侮辱
12、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垢:耻辱
13、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俯仰:应付,周旋    通:抒发
三、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2、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
3、思来者                    思:使动用法,“使来者思”
4、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动用法,“使……流传”
5、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倡优所畜                  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那样”
7、太上不辱先                辱:使动用法,“使……受辱”
四、特殊句式
1、教以慎于接物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2、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被动句
3、与蝼蚁何以异                     宾语前置
4、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5、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       省略句
6、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判断句
7、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省略句、判断句
8、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判断句、被动句
9、韩非囚秦                         省略句
五、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义)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
                                  勤勤恳恳:(古义)诚恳的样子;(今义)勤劳而踏实
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人情:(古义)人之常情;(今义)情面
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性的配偶
4、且勇者不必死节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恨私心有所不尽            私心:(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6、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文采:(古义)文章;(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
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十分,极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义)抒发内心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9、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义)身处下流,地位卑微;(今义)卑鄙龌龊
10、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口语:(古义)说话;(今义)区别于书面语
六、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                2、关木索   “关”通“贯”
3、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              4、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
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6、放失旧闻   “失”通“佚”
7、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七、重点虚字

1、教以慎于接物(介词,把)    2、以稍陵迟(相当于“而”,因而)
3、思垂空文以自见(连词,来)   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因为)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就要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同。
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译: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顾念父母、妻子儿女,至于被正义和公理所激发的人却不是这样。
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译: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死于名节,胆怯的人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

《渔父》
1、 重点实词和虚词
(1) 屈原既放  放逐                     游于江潭  徘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   拘泥,执着        而能与世推移     改变
(3) 何故深思高举     行为高出世俗      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4) 自令放为         句末疑问语气词
2、 词类活用
(1)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使……扬起
(2) 鼓枻而去             名作动  敲打
3、 特殊句式
(1)游于江潭     介后                       (2)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   (4)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5)是以见放        宾前
4、古今异义词
(1)颜色憔悴    脸色  (2)形容枯槁   形体容貌  (3)何故至于斯  到
5、通假字
子非三闾大夫与   通“欤”
6、重点句子翻译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去受外物的玷辱呢(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并且能随着世俗改变,如果世人都混浊,何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

《逍遥游》
一、字音
抟(tuán)扶摇    尘埃(āi)     背(bēi)负青天   舂(chōng)粮   晦朔(shuò)   
万仞(rèn)      蟪蛄(huìgū)   背(bèi)若泰山    泠(líng)然   沮(jǔ)丧       
狙(jū)击      翱翔(àoxiáng)    坳(ào)堂        榆枋(yúfāng)
二.重点实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回旋而上)           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风)
晚有儿息(儿子)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遏制)
适莽苍者(到)                           而後乃今培风(凭)
众人匹之(比)                           未有知其修者(长)
故夫知效一官(效力)                     而征一国者(信)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                 未数数然也(汲汲然)
夫列子御风而行(驾驭)                   泠然善也(轻秒飘然的样子)
若夫乘天地之正 (顺应)
三、词性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向上飞)
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辩也。
2.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3.介词结构后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古:毛,指草林。 今:头发。
4.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      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5.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六、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七、虚词积累   
1.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穷发之北(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的)                               蜩与学鸠笑之曰(代词)
2.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以游无穷者(来)
3.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修饰)                 水浅而舟大也(转折)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顺承)               夫列子御风而行(修饰)
八.翻译
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
2.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立功业的偏见,圣人不求名声。
3.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4.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兰亭集序》
1、字音
修禊(xì)     激湍(tuān)       彭殇(shāng)        骋怀(chěng)     
2、重点实词
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全,都。
⑵、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长。
⑶、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活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⑷、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往,相处。
⑸、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取”(进取)
⑹、曾不知老之将至                                                竟然,却。
⑺、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造化(大自然)。
⑻、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
⑼、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活用作动词,把……同等看待(把……看成一样)。
⑽、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情趣。
⑾、 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⑿、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词类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意动
4、古今异义:
a.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之为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篇文章
5、通假字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通“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6、重点虚词
(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以此              用来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 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 往 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 的
7、重点句子翻译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许多有贤才的人都来了,年轻的、年长的都有。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等到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油然而生了。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也不同,但人们产生感触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左忠毅公逸事》
一、注音
会晤(wù)          恸哭(tòng)        应和(hè)             感召(zhào)  
哽咽(gěngyè)       庑下(wǔ)         瞿然(jù)             窥伺(sì)    
炮烙(páoluò)       烙印(lào)         破敝(bì)             卑鄙(bǐ)   
草屦(jù)           长鑱(chán)        睚眦(yázì)           糜烂(mí) 
无俟(sì)           支拄(zhǔ)         器械(xiè)            噤声(jìn) 
檄文(xí)           盘踞(jù)          迸落(bèng)           
铿锵(kēngqiāng)    铮铮铁骨(zhēng)   
二、重点实词
1、微行(穿便服)                       2、文方成草(刚)
3、瞿然(吃惊的样子)                   4、吾诸儿碌碌(平庸无能)
5、逆阎防伺甚严(探察、监视)           6、虽家仆不得近(即使)
7、闻左公被炮烙(遭受)                 8、旦夕且死(将要)
9、为除不洁者(装作)                   10、微指左公处(悄悄地、暗中)
11、乃奋臂以指拨眦(举起;眼眶)        1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不明)
13、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支撑)            14、无俟奸人构陷(等;编造罪名陷害)
15、史噤不敢发声(闭口)                16、使将更休(轮流、更替)
17、漏鼓移则番代(过一段时间;轮流代替)18、必躬造左公第(亲自;到;家宅)
19、扣之寺僧(问)
三、词类活用
1、名 动
草屦(穿草鞋)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走上前)
2、使动
从数骑出(使……从)
3、意动
则席地倚墙而坐(以……为席)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以……为轻)
4、形 动
与先君子善(与……交好)
5、名 状
即面署第一(当面)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对上、对下)
四、特殊句式
1、扣之寺僧                             省略句
2、泣涕谋于禁卒                         介词结构后置
3、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业也            判断句
4、拜夫人于堂上                         介词结构后置
5、或劝以少休                           介词结构后置
五、重点虚词
1、【则】则史公可法也(表判断,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判断,是)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表假设,如果)
2、【之】扣之寺僧(代词,代书生,即史可法)
        久之(助词,无义)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助词,的)
3、卒感焉(①语气词②兼词,于之,被他) 
4、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表目的,来)
5、趋而出(表修饰)
六、成语:、
1、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不能用于别人送的物品)
2、目光如炬:比喻见识远大。
3、目光如豆:见识短浅。
4、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的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小。
5、锱铢必较: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一定得计较。
6、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者,惟此生耳。
我的孩子们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事业的,只有这个人罢了。
2、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泣涕谋于禁卒,卒感焉。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遭受炮烙之刑,早晚将死去,(史可法)就拿着五十两银子,哭着和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
3、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你)不赶紧离开,不等魏忠贤爪牙编造罪名来陷害,我现在就扑打杀掉你。

《梅花岭记》
一、重点字音
殉(xùn)  慨然(kǎi) 瞠目(chēng) 大恚(huì) 麾下 (huī) 诡诞(guǐ ) 
遗骸(hái)谥号(shì) 殒  (yǔn  )
二、重点实词  
1、然仓皇中不可落入敌人之手 ( 匆忙慌乱)
(迁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护卫)
(迁移:拥抱(抱)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拿着)  拥雍州之地(拥有)   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护卫)
3、以起兵不克                (成功)
(迁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   郑克爽(成功)
4、审知                        (确凿地)
(迁移:博学之,审问之。博:多;审:详细,周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三、词类活用
1、谱汝诸孙中                    (名动,列入家谱)
2、诸将果争前保持之              (方位名词作动词,冲上前 )
3、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    (名作动,穿着青色衣服,戴着黑色帽子)
4、与之有旧                      (形容词作名词,老交情 )
5、悟大光明法蝉脱                (名作状,像蝉脱壳一样)
四、特殊句式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   (判断句)
五、古今异义
家法:传统道德准则
光景:情形
流涕:今义,流鼻涕;古义,流泪。(积累:涕泗横流)
六、重点虚词
【为】
知势不可为      (挽救,挽回)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 作为  )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替  )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为...所:固定用法,表被动)
【而】
集诸将而语之曰     (  表承接 )          大兵如林而至       (表修饰)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 音节助词,不译 )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表修饰)
【以】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 凭借....的关系 )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因为)
不可落入敌人之手以死  (相当于而 )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译:我立誓以身殉城,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2、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译: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
3、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译: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
4、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译:不知道忠义是圣贤的传统道德准则,那气魄正大光明,常常留在天地之间,何必问他是脱离俗世还是活着世上的真相呢?
5、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译:想象当日城池被围困的情景,这就仿佛史公的音容笑貌能够看见,这也不必追问史公是否真的解脱成仙成佛,更何况冒用他没死的名号呢?

《与妻书》
一、重点实词
1、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完)          2、又恐汝不察吾衷(内心)  
3、更恐不胜悲(承受)                4、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对、向)
5、第以今日之事势观之(但是)
6、【适】适冬之望日前后(正好)   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适得府君书(刚刚)
7、【诚】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的确、确实)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如果)
8、【相】而亦无辞相答(我)       若望仆不相师(您)       枉用相存(我)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及
二、词类活用
1、意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汝幸而偶我(以……配偶)
2、使动
称心快意(使……快)                          天灾可以死(使……死)
3、名 状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瓜一样)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每天)
不可数计(用数字)
4、名 动
以吾所志语汝(追求)
5、形 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子女)
6、形 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
三、特殊句式
1、钟情如我辈     状语后置               2、必以告妾       省略句

四、古今异义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幸福 【今】对职工生活的照顾;使生活得到利益
2、钟情如我辈者              【古】多情 【今】感情专注
五、通假字
1、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依傍
2、辛亥三年念六夜      念通“廿”,二十
六、重点虚词
1、【盖】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故宁请汝先死(因为)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句首发语词)      盖其流甚下,不能灌溉(因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2、【其】汝其勿悲(期望语气,一定要)          汝其善抚之(期望语气,一定要)            
汝其还也( 商量语气,还是)           其皆出于此乎(推测语气,大概)
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推测语气,大概)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                      
3、【以】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用)                  且以汝有身也(因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当于“而”,从而)
4、【之】之二虫又何知(这)                吾能之乎?(这样)
汝之不欲吾死也(取独)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代词,代下面的话)
5、【所以】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所以)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所以)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及到一切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从而推及到一切人的子女。
2、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在我前面死。”
3、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你)虽然不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可也没有话来回答我。
4、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我平时不曾把我追求的东西告诉你,这是我不对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实词   词类   通假   虚词   介词   句式   文言文   比喻   重点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