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漫谈散文

漫谈散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体裁特点,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2、通过通过阅读感悟补充资料,理解优秀散文的艺术特色3、让学生感受到散文写作并不难,从而喜爱写作散文二、教学重点: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优秀散文的艺术特色四、教学设想:本文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谈论散文。作者先从散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学体裁谈起,接着谈到世界各国散文的发展情况。又缩小范围谈我国五·四以来文学的发展情况,重点指出白话散文的发展是最成功的。然而,我国白话散文的创作还是有很多问题—— “散”、“随”,不构思,不推敲。作者认为优秀有散文应该是怎样的呢?一、真情;二、散文语言优美。三、结构谨严。表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上,所以可学学八股文的结构;三、散文的风格可以多样,但最忌平板。针对文章以上内容,结合学生学习能力,预计学生必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但对作者所谈的优秀散文创作的理解未必有较深刻的认识,故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从而为学生今后写散文打下基础。五、教学过程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导 入   回顾积累的知识点,回答文章体裁的四类分法,谈谈记叙文、说明文等超出四分法范围的原因 语文学习中,我们总会涉及到所学文章的体裁。如果把文章的体裁分为四大类,那么它们是?而我们又经常会讲某某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等,这不是超出文章体裁四分法的范围吗?同学们的理解是:我们来看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理解。 引入学生对文章体裁四分法的回顾,激发学生对散文这种文章体裁的认识和探讨。(二) 作者简介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作介绍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学大师季羡林,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让学生知道季羡林是国学大师,今后有机会可拜读他的文章可会点      (三)感悟、理解散文的写作要点1、学生回答阅读本文的一点所得,并沿着老师的追问,深入理解2、学生如果回答到这点,则再讲讲诗歌和骈文是怎样的文体(要简略)  3、如果学生回答到这一点,则读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散文写作不能“散”、“随” 4、学生读教师所展示的三篇范文片段,加强对这一点的理解,并指出选文所流露的作者情感。5、学生读《醉翁亭记》片段,感受欧阳修经营语言之匠心6、学生读本文开头,你觉得本文开头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学生感悟、回答7、学生读所展示优秀散文的结尾加深感悟  8、学生再读《荔枝蜜》一文的开头和结尾,感悟其波澜1、读了本文后,你理解了作者所谈到的哪一点?(教师要适时追问) 2、教师预设以下内容a、散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①诗歌    用韵    节奏举例:《关雎》《静夜思》《再别康桥》②骈文,四六文举例《哀江南赋序》b、世界、我国散文的发展情况①白话散文是五四以来发展最成功的文体②白话散文创作中的“散”、“随”,不构思、不推敲的问题及原因c、创作优秀散文必须抒写“真情”1、《李将军列传》片段2、《荔枝蜜》片段3、《过秦记》片段 d、散文的语言优美,如行云流水①“真情”是散文之神,而语言则是散文之肉e、散文结构谨严①开头:高屋建瓴、提纲契领、平缓、陡峭②作者本文是否也一样?③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④举例《望岳》《荔枝蜜》《背景》⑤八股文结构——严谨 f、散文风格可多样,但忌平板,应有波澜,例如《荔枝蜜》的开头与结尾1、学生回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此问可提纲本堂课内容,并由此追问,深入理解散文写作要点。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打乱教学预计。 2、a和b部内容推进速度要快,因为这还不是重点。     3、c、d、e、f四部分重点从实例出发让学生感悟优秀散文创作的方法要点。  4、教学中使用ppt展示举例的散文片断。通过朗读及教师点拨,让学生感悟。(四)总结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本文谈了散文的体裁;散文的发展及现状;散文的创作应:一、真情,二、语言优美,三、结构严谨,四、风格多样,不平板。同学们应通过实例感悟优秀散文的创作要求,去写出自己的好文章。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季羡林散文(选择推荐)2、  构思、写作一篇散文。   一课时完成教学附举例诗文: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4、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5、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庾信的《哀江南赋序》)6、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7、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8、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二语文   散文   骈文   体裁   荔枝   蜜蜂   要点   优秀   教师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