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与妻书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卿(qīng) 晤(wù) 彀(gòu) 恸(tòng) 语(yù) 婉(wǎn) 嗟(jiē) 虐(nüè)  2.形近字 卿(qīng)爱卿    遂(suì)遂心   携(xié)携带     唧(jī)唧唧     逐(zhú)追逐   挈(qiè)带挈3.多音字   (yǔ)语文     (shēng)不胜       (xiào)不肖语              胜                   肖    (yù)语我     (shèng)胜利       (xiāo)姓肖4.词语解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如  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晤,见面。【不能竟书】竟,完毕。【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该文是19XX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参考答案】(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2)白居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巾短情长  尚有万千  模拟得之二、课文学习1.作者回顾【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2.题目解说【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3.课文是19XX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明确】作者在第四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作者从内心发出“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盗贼”,“瓜分”,“奸官污吏”,使“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地时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天下人这不当死而死与不原意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自己并非心愿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至此,明知妻子“不欲吾死”,而竟然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死无余憾”,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说情中喻理,情、理交织,人感至深。 4.这封信写得豪情万丈,又缠绵悱恻。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1)初婚三四个月,适冬夏之望前后,窗外疏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念思之,空余泪痕。【明确】这一句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深眷恋之情。(2)前雨具科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明确】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把爱感情融于爱国家的感情之中。(3)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4)今人又言心电感到高兴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明确】这两句话写作者希望死后灵魂永远陪伴妻子,表现出对妻子的依恋之情。5.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2)结构图表:             不留苦给妻子                     吾至爱汝 月影下诉真情                   生死观            不告诉起义事                   幸福观  忍舍汝而死 社会黑暗,生离比死别更痛苦 6.《与妻书》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总不能忍心只图自己幸福。唉!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象到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悲痛极了!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心意完全领会了就好。三、深入探究1. 怎样理解课文的主题?【明确】这是一绝笔信,不会如文人那样从容构思全篇,作者至爱妻子,又忍含妻子而死,这感情是复杂的。作者紧扣为何而死“汝不欲吾死”而竟就死这一主线,中心鲜明,条理清晰,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为了表达“吾至爱汝” 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感情充沛,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第一段“吾作此书时,尚有世中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整段都在抒情,抒发的是一种悲情。第2段“吾至爱汝……勇于就死”抒发的是豪情。第3段“嗟夫!……不能忘汝也!”抒发的是亲情。第6段“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与梦中得我乎!”抒发的是依恋之情。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文章感人之处,除了“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更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阐述的道理。2.作者所表达的“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吗?【明确】文章中表现了林觉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往正是最热爱生活的人。林觉民为了推翻黑暗的满清统治,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舍生取义能够理解,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是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的道理,使妻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表现了革命烈士为了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3.写作特点分析(1)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本文语句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2)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本文既有回忆夫妻恩爱的叙述,也有晓之革命道理的论证,二者密切结合,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四、课内阅读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1.联系选文,解释下列词语。(1)诚:     (2)第:      (3)肖:2.“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中的“此”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作者对孩子的安排,表达了他的什么希望?  5.从上文看,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1.(1)诚:确实,实在,的确  (2)第:但,但是,表转折。(3)肖:像,似。2.排比  作用:作者一一列举了当时黑暗社会“可以死”的情况,为下文的慷慨赴死作铺垫。3.“此”指“我”不能忍心不救民于水火。4.表达了他希望妻子教育孩子继承自己的遗志,投身革命的愿望。5.林觉民是一个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又非常重感情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九年级语文   绝笔   遗书   动词   悲痛   中国   忍心   妻子   感情   幸福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