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细菌的启示》《保修》教案及练习

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砥砺dĭ lì    喷嚏tì           颠峰diān    根瘤菌liú    反刍chú  豁免huò      束手待毙bì      觅食mì       笨拙zhuō    唾tuò细腻nì       口吻wěn         吝惜lìn  2. 需掌握的多音字多义字: 3. 辨析形似字的读音和字形: 4. 词语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字,形容很多。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元老:称某一领域中年龄长,资历高的人。可观:指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免疫力:生物对某种危害不感染的特性。分自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不可匹敌:不能相当或不能等同。匹敌,比得上,相配。谱系:泛指事物发展变化的系统。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不愠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一招鲜吃遍天下:指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有绝招。到处都可以谋生。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走访:拜访。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朴实的样子。细腻:指(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遗憾:不称心,大可惋惜。饶舌:唠叨,多嘴。许可:准许,允许。口吻:口气。过苛:过于苛刻。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悲鸣:悲哀鸣叫。 5. 作者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化大革命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星新一(1926~1997)日本小说家,日本科幻界奇才,以创作精巧别致,富有哲理的“微型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于80年代大量翻译引进台湾,带动国内“极短篇”的制作风气。在他完成1001则极短篇小说后宣布停笔。星新一于1956年加入飞碟研究会,1957年和柴野拓美一起创办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说杂志《宇宙尘》,为日本科幻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许多科幻作家。除了科幻作品外,他还写了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及随笔。1976年他荣获日本推理小说家协会大奖。在科幻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有撒旦的天国》《最后的地球人》《未来伊索寓言》,长篇小说《声之网》《梦魔的标靶》等。 (二)阅读能力目标1.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 理解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三)写作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思想教育培养大家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 教师建议《细菌的启示》(一)举例说明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例句见相关练习。详见练习一第l小题。 (二)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2.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3.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4.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例句见相关练习解答。详见练习一第1小题、第4小题、“词句品味·积累”第一点及其说明。 (三)本篇演讲如何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理?举例说明。  1. 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2. 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例子见相关练习。详见练习一第2、3小题。 (四)举例说明本篇演讲运用数字的特点。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例句见相关练习解答。详见练习二。 (五)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对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详见练习三。 《保修》(一)这篇荒诞故事为什么读来感到真实?故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所揭示的生活哲理具有现实性;所表现的人物心理、人物的言行细节具有真实感。文学的虚构,并不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真实性的感受,这也是正常现象。详见练习一。 (二)探讨本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社会问题:揭露、讽刺手段更高级、蒙骗性更强的商业欺诈,讽刺不顾负面效果的商业推销,反映出现代物质享受的负面性;表现了人的一般心理特点是使欺诈会得逞的基础,嘲讽了人性的弱点。生活哲理:物极必反;要容忍缺憾;简单不失为一种活法详见练习二。 (三)探究本文结构上多次重复的基本程式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    此重复程式为二位人物的对话。1. 漫画效果,更突出人物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强化故事的讽刺讽喻效果。2. 喜剧效果,于轻松中体悟旨意。3. 使最后的突转出乎意料,高级欺诈昭然若揭。详见练习三。 (四)选择若干文句,品味、评点其所表现的人物思想心理活动或品评说辞。参见词句品味·积累及其说明。 四. 课文讲解《细菌的启示》(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三)重点语句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进入胃肠,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教学设计>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作者力图把话说得平易通俗,目的就是把话说得让读者有感觉。让读者有感觉的方法挺多的,首先,把没有感觉的变成有感觉的;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 (四)写作特色1. 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1)列数字。例如“大约在35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就繁殖30代。”(2)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3)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4)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只飞行的动物园。”(5)分类别。例如,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 2. 语言口语化,使教学设计>文章显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例如:“要你命干吗?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儿呆着去呀?对不对?”“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的体内。”“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头疼,后天有脚气了,不胜烦恼”这些口语生动有趣,便于理解。 (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  1. 示例:“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问题是简单是有极限的。作为一个生命起码要单细胞。所以说简单就像一堵墙一样,生物可以往右走------变得复杂,也可以往左走——变得简单。因为右边开放,所以那里的物种成散布状。因为左边“有墙”,不能无限向左,所以向左者云集在“墙根”下,最简单的细菌成了生物中最多的组成者。把细菌向简单进化的极限比作一堵墙,很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 示例:“在人菌大战中,在变异能力上,我们干不过这些地球上的元老。换句话说,在基因的多样性上人类没有优势,那怎么办呢?要靠两个武器来抵抗“一是免疫力……再一个本领就是科学技术手段……”作家运用疑问、设问等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提高兴趣,加深印象。 3. 示例:“我们走到最复杂的颠峰是偶然,连幸运都很难说。复杂了以后可能离末日更近,你敢说幸运其实还是自负和狂妄。恐龙曾经是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它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话针对人们认为人类进化最复杂最高级的心理,让读者明白复杂并不是件幸运的事。 4. 示例:“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渴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愠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用人们熟悉的词语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待寄生现象的态度。 第二题   作者运用数字与比较相结合,两种手法同时说明事物。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 第三题   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保修》(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本文虚构了一位画家购买了年轻推销员保修的一系列产品后带来的烦恼,最后他又回到了当初的秃脑袋。向人们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欺诈现象。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开端:推销生发剂。发展:推销染发药,特别发蜡,自动理发机。高潮:推销脱发剂。结局:回收自动理发机。 (三)重点语句:(1)“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这里有保证书。保证您立即变得满头浓发,想拔都拔不掉。若是过了一个星期显示不出上述的效力,就给您退钱。”顾主心有顾虑,骗子却紧紧抓住其心理,施展骗术用“保证书、退钱”等引鱼上钩。(2)“所以,我们针对有限的上流人物……”这是骗子常用的手段,抬高你,奉承你,只是为了你手中的钱。见了老人他就说孝敬老人的,见了妇女,他就说照顾妇女的…… (四)写作特点1. 用讽刺手法来揭示主题。 推销员一再强调“本公司的方针是不增加顾客的负担”实际是在一步步引诱顾客陷入圈套。植发、染发、打发蜡、理发,不断地花了很多钱,最后一切全落空了。开始推销员一再声明“负责保修是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可当产品出现麻烦时却说:“因为是植物性的,没有办法。”并不失时机地厚着脸皮一再推销产品,给顾主带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使之几乎破产。这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人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对广大顾主是有益的提示。 2. 结构上采用重复的基本程式使教学设计>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每次推销产品时嘴都很甜,还有“保证书”,说过一段时间就来“保修”,但从不保修。揭示了言而无信的欺诈手段。 (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    故事反映的问题,表现的人物心理、言行具有现实性、真实感。另外,文学的虚构,一般而言并不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真实性的感受。首先,故事所反映、表现的问题,尤其是读完故事后读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商业欺诈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其次,故事所表现的人物心理(主要是画家在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人物的言行细节(特别是推销员的推销言行,如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具有真实感。属于这个显而易见的荒诞故事的虚构本身,因而读者能区分清楚,并不影响它前述的真实感。这实际上是一般读者阅读一切文学作品时的正常表现。     第二题    物极必反,容忍缺憾,简单不失为一种活法,现代物质享受的负面性,嘲讽人性的弱点,讽刺不顾负面效果的推销等。商业欺诈也有多方面内容。  1. 物极必反:不仅是头发疯长导致最后又回到秃脑袋,更重要的是追求完美(注意文中多次出现“我不打算过苛要求”,其实就是在苛求),结果处处都要花钱。最后不堪重负而作罢。2. 容忍缺憾:秃脑袋是缺憾,后面的绿头发是缺憾,但如都看得破,就不会有后面的瞎折腾。3. 简单不失为一种活法:画家最后发出的悲鸣,又要染发,又要打发蜡,与其如此不堪重负、不胜烦恼的复杂,还不如当初简单的秃脑袋好。 第三题    更突出人物的心理、言行特征,强化讽刺效果;使最后突转出乎意料,意义突现。这一重复多次的基本程式为人物对话,其骨干句子如下:好像做梦一样,……惊人的效果,科学的胜利……您能满意,我就放心了。其作用有:1. 故事情节展开的需要。2. 突出了画家的心理特征及推销员暗藏玄机的推销手段,更强化了故事的讽刺、讽喻效果。3. 有一种喜剧的效果,加上前面的漫画效果,读者有一种在幽默轻松的艺术享受中,体悟到事情本质的乐趣。4. 使最后的变化出乎意料,意义突现。其一是画家终于发现了欺诈的秘密,其二是推销员竟然还来回收自动理发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豁免(     )    喷嚏(     )  (      )       奶酪(     )   摄取(     )    残酷(     )     繁衍(      )      儒学(     ) 2. 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1)细菌是生物界(   )的元老。大约在(   )到(  )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2)细菌无处不在。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   )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   )个细菌。甚至人体的(   )%是由细菌构成的。(3)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       )。另一个是(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 不记其数   不可想象    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b. 踪迹      谱系         不可匹敌    偏辟乡村c. 选择      宿主          赤手空拳    不可思议d. 得天独厚   匪夷所思      束手侍毙   媒借 二. 阅读理解(一)人是微生物群居体黄月平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公斤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最近,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选自2005年第3期〈科普文摘〉,略有改动)4. 本文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划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 第三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有什么新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05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8. 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9. 有人认为,教学设计>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  10. 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11. 教学设计>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1. huò   pēn  tì   lào   shè   kù    yăn   rú2. (1)当之无愧35  36 (2)几亿  几百万  10(3)结构简单化  复杂化3. c4. 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细菌对人们的身体有益5. 列数据   为了说明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6. 不能   因为本文主要说明了细菌对人类身体的益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点,而“吞噬”“抢夺”等词带有对人伤害的意思,所以不能换。7. 开放性题,无唯一答案。可结合实际,围绕最后一句话谈新启发。8. (1)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2)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9. 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10. 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11.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   鼓浪屿   细菌   黄花   加拿大   本土   启示   生态   植物   效果   生物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