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清)蒲松龄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1.掌握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体会作者描摹声音用字准确的精妙。
  3.正确理解本文宣扬的思想观点。
【课文提示】
  1. 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称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正音正字】
  俟   婢   剌   拗   钧   暄   参差  人参
  芪   术   戢   唔   讶   廛   捺   铿   裔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文章记叙一位擅长口技的女子借助口技之术替人看病谋生的故事。蒲松龄善于讲故事,本文详细描写了女医利用夜幕表演诸神下凡,向求医者问病开方、配药的经过。蒲松龄深知口技的玄妙,他对女子借口技行医的做法和平庸的医术稍加嘲讽,但真心赞扬她高超的口技。
  文章开头几句介绍女医的来历、身份,以及独特的行医方式。然后描写女医假借女神下凡看病的表演经过。作者写女医借助声音变化,表现不同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分工,表现了女艺人的口技水平,更体现了文章描摹的精彩。如“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音缓以苍,四姑之声音娇以婉”,又如“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更闻撮药包裹苏苏然”,表现了蒲松龄对语言的感觉和描摹能力,当然,蒲松龄对求医问药行业相当熟悉,也使得这段看病配药的描写真实而生动。
  这一段前面部分对各种女神的声音描写详细,后面再作概述,有诗歌中复沓的作用。文字中有不少整句,读来琅琅上口,意思表达更为丰富。如:“旋问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嬉笑声,一齐嘈杂。”句式整齐意思紧凑,有目不暇接、耳不暇听之感。
  第2段简单交代听来的故事,用举例法介绍民间奇人确实存在,借此说明故事的真实性。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按要求,逐句翻译第二段。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
翻译:以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城里偶然经过集市,听到弹奏歌唱的声音,观众多得像围了一堵墙。
原文: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翻译:走近观看,就看见一个少年长声歌唱。
原文:并无乐器,唯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翻译:没有乐器,只用一个手指按脸颊,一边按一边唱;听它的声音铿锵,同弦乐没有差别。
原文:亦口技之苗裔也。
翻译:(这)也是口技的后代。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文中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有哪些?
  2. 翻译下列语句:
⑴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⑵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3. “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句中摹拟了几个人的声音?类似意思的句子还有哪些?它们表明什么?
  4. “群讶以为真神”中的“群”,与文中的哪句呼应?它的作用是什么?
  5. 文章的第二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6. 从文中选择一二句,简要分析,说明该女子的口技高明得令人不可思议。
  7. 两篇《口技》比较异同。
【学习小结】
【课外预习】
  1. 读一遍《明湖居听书》,扫除文字障碍。
  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   口技   铿铿   聊斋志异   课文   文中   原文   声音   女子   故事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