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
    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解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景:雨纷纷
    知作者路上行人欲断魂。人:欲断魂
    释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情:怅然若失
    懂诗意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味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二、复习学法
    三、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低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河滩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   古诗   杏花村   清明   河豚   诗句   诗人   画面   心情   作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