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芒种的作文:眼含光芒,手种金黄

      天还没有亮,爷爷就点了油灯,用木贼草擦去镰刀上的铁锈,沙沙地磨了起来。


      在这沙沙声中,村庄慢慢醒来。割麦的人们踩着露水出发了。


      麦地里,挥舞着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缓缓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麦浪。


      相随其后的人们,要立即把麦子捆成麦把,肩挑手推,送回家中的麦场。


      屋前的麦场上,爷爷扬了鞭,大声吆喝着,赶着牛碾谷。伯伯头上裹着一块毛巾,用长长的木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抛着麦粒,让风吹去麦芒麦壳。


      抢收、抢运、抢晒,芒种是一年最忙之时。地里的人们回家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女人们做好饭菜,装在竹盒里,用扁担挑着,孩童们抱着盛了汤的瓦罐,跟着一路小跑,“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的《观刈麦》,写的就是这个情形。


      麦收之后,来不及庆祝丰收,必须立即把麦地耕了,放了水,淹成水田。要插秧了。


      跟割麦不同,插秧时,人们的心情要愉快多了,完全不用担心天气的剧变。插秧的日子,像是狂欢节,没有人会去睡觉,他们燃起篝火,唱着、笑着——男人们趁着把一捆一捆的秧苗投向插秧人身旁的机会,让泥水溅在他所喜欢的女子的身上、脸上,女子们也会冷不防,抓一把泥巴扔向他们赤裸的胸背。


      为了秋天的稻子有个好的收成,人们有个小小的祭祀,说是安苗,请神灵护佑禾苗能平安生长,其实也是对自己忙碌之后的一个奖励。家家户户用新麦面,捏成家禽牲畜,用蔬菜点染上颜色,蒸熟了,祭祀各路神仙。祭礼结束,端上馒头糕点,瓜果鱼肉,斟满青梅酒,相互劝饮着,慢慢醉去。


      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卸,花神退位。特别是闺中的儿女,早早便把自己打扮一新,用花瓣柳条编成轿马,或用绫罗绸缎叠成旌旗彩幡,系在房前屋后的树上,为花神饯行。


      多愁如林黛玉的,甚至还会收罗残花落瓣,洒泪葬花。花落如雨之时,天空中传来百舌鸟一声声“春去也,春去也”的鸣叫。这种能够唱出一百二十多种音调的小鸟,自此之后,将一言不发,直到明年春天再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芒种过后,便是梅雨季节了。油纸的雨衣要用竹竿挑起来晾着,皮货毛衣也要赶紧埋到灰堆中,免得受潮。弓上的弦要松下来,紧绷的弓弩容易被湿气霉坏。蚊虫也嘤嘤嗡嗡地多了,得赶紧在门楣上挂上艾草或者菖蒲。


      梅雨是应该下到小暑之后的,若是只下个七八天,便戛然而止,这就是大旱的征兆。如果这样,便要举行“大雩(yú)”之祀了。


      乐师预备了乐器,衙役准备好仪仗,官吏百姓相拥出城,来到郊外的河边,先是沐浴,然后陆续前往专为祈雨的雩台之下。乐师们奏起琴、瑟、管、箫,武士们舞起干、戚、戈、羽,少男少女们,踏着节拍,随乐而舞,边舞边呼:“雨”、“雨”、“雨”——簇拥在雩台四周的人们应声相和,呼喊之声,响遏行云。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孔子询问弟子们的志向时,曾皙这样回答。于他而言,雩台上的歌舞,已经不是一种仪式,而是关于敬畏、仁爱和返璞归真的象征——对此,孔子表示深深赞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作文   话题   二十四节气   1300字   芒种   木锨   百舌鸟   梅子   木贼   孔子   乐师   梅雨   镰刀   祭祀   金黄   光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