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文

  内蒙古自治区变得风景更好,经济增长更快,各族人民更自信。内蒙古成功地实践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风光无限、意气风发的内蒙古正屹然卓立祖国北疆,向世人证明: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解决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共和国自豪 民族团结铺锦绣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资源、政策等不同角度探寻内蒙古经济“跑得最快”的原因。但只有走近内蒙古的人,才会感受内蒙古发展中那最能打动人心的内核——民族团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月虎说,正是70多年来创造性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来了内蒙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为内蒙古腾飞奠定了坚实的跳板。

  内蒙古人民不会忘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内蒙古安排了包钢、包头一机、包头二机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一举奠定了内蒙古工业的基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边疆,战风沙,斗严寒,吹响了开发内蒙古的号角。多少年来,无数的当代“昭君”,将智慧、汗水,将青春和子孙献给了草原,为内蒙古插上腾飞的翅膀。

  内蒙古人民由衷感谢,国家多年来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内蒙古成为全国既享有西部大开发,又享受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的地区。

  内蒙古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草原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篇章。在建设包钢、开发白云鄂博铁矿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耐心工作下,蒙古族群众向着神圣的敖包山久久祭拜后,让开了施工的大道。

  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东归祖国的土尔扈特蒙古族后裔,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承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无数困难,几次搬离故土,让出大片草原,让出水源地,成就了中华儿女的飞天梦想。

  人们难以忘怀,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华东一些地区的儿童因缺少食品而难以生存,蒙古族牧民以草原般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国家的孩子”。在那个严重困难时期,内蒙古把当时的食物和的药品都优先保证这些孩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红十字会捐款办公室里,4个70多岁的蒙古族老人从草原深处赶来,一进屋就从蒙古袍里掏出1100元交给工作人员。其中一位长者说话间哽咽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草原遭受过特大雪灾,道路不通、没有通讯,是全国各族同胞用坦克开路、空投食品、捐款救助,帮助牧民渡过难关。现在,四川同胞遭受大地震灾害,我们也一定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蒙古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发展起来的内蒙古也不断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2008年,当南方遭遇冰雪灾害时,当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时,内蒙古全力保障煤炭和电力供应,患难与共,共度时艰。

  “民族团结如空气般宝贵,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利益可以独立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外、独立于中华民族的利益之外而单独存在。”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现任国家民委主任的杨晶如是说。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民族团结,这是内蒙古2400万草原儿女的心愿和行动。

  为明天祝福:同心掬得满庭芳

  “骏马一旦放缰,就不会局限在方寸之地。”这句蒙古族流传千百年的民谚,今天在内蒙古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到了应验。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内蒙古不光经济发展大放异彩,而且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放眼草原满庭芳。

  草原盛开科技花,朵朵芬芳入眼来。70年前,内蒙古的科技状况极为落后,当时只有一个设备简陋的农事试验场,没有专业科研人员,科研活动几乎一片空白。如今内蒙古科学研究在工业、农牧业、新能源、生态治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及科研院所改革体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48%。

  教育园圃育英才,今非昔比结硕果。新中国成立以前,内蒙古千里草原上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0%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19%,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7.2%。全区没有一所大学,只有6所中专、16所中学,各类在校生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自治区教育事业已逐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比较完整、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目前,全区已拥有高等学校39所,101个旗县区全部实现“两基”达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在国家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天堂草原动歌舞,塞上文化绽奇葩。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草原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浓郁,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美称。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艺术得以保护和发扬,全区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十五”以来,内蒙古又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重新审视和发掘草原先民留下的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艺术和经济价值,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开始成为推动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巨大动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活跃,一大批文艺团体依托草原文化的独有魅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立足厚重的草原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精品佳作。影视作品《天上草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话剧《满都海斯琴》,大型歌舞《天堂草原》,一大批文化艺术作品走上国内外舞台。

  群众健康放心间,卫生事业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年,内蒙古大大改善了农村牧区卫生条件,振兴中蒙医药,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逐步建立起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体系,极大地提高了防病、治病能力。2008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7966个,比1949年增长101倍。目前,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已经由最初的7个试点旗县扩展到95个,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区农村牧区人口1434.4万人。

  “建设和谐内蒙古”,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确立的战略目标。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意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增加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全国第29位和第22位前移至第9位和第14位。200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用于各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超过100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赢得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70年的光辉历程,内蒙古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在实践中享受民族团结带来的巨大福祉。民族区域自治必将继续创造内蒙古新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作文   节日   2800字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   蒙古   自治区   内蒙古   全区   草原   周年   民族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