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当如是

  古来高洁之士可杀不可褥,鄙陋之辈保己而弃名节。面对着人生所遭受的巨大耻辱,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而苟活,幽于粪土之中。”此举却并非保己而弃义,死亡面前,司马迁选择了继承祖业而忍辱含诟。我无法想象司马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作出这个抉择的,也许他曾酩酊大醉于街头,抑或独自徘徊于月下,如此决定,实乃非常之人所能痛下。

  春去秋来,太史公铭记父训,背负屈辱。寒月之下,我依稀看见太史公惆怅的身影,日渐佝偻的脊背之上是沉重的责任。为了继承父业,完成《史记》,太史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隐忍苟活,他发誓要立身扬名,振兴祖业。虽然他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但他换得了重生。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却从此屹立于历史长河之上。因为重生,他重新赢得了尊重,成就了人格,后世之人才有幸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活跃于书卷之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无疑是屹立于东方的一棵不倒松,永远顽强地面对狂风暴雨。

  在怯懦与承担之间司马迁勇敢地选择了后者,责任给予他的力量使他不卑不亢。仕途可以不完整,但人生必须完整;肉体可以不完整,但灵魂必须完整。他坚守着这份信念,一步一步实现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司马迁再也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但他忍辱负重之举足以令他成为真正的英雄,而有些“刑余之人”并非男人也难为英雄,如秦之,汉之十常侍,以迄明之魏忠贤,更有慈禧宠监安德海、李莲英以反崔玉贵,屡屡破坏祖制,不仅秽乱宫廷,抑且破坏国家体制,以致史书里对他们都书以负面之辞,千百年来都为掌控舆论的文士们所鄙视而遗臭万年。

  直到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政体即将宣告结束之际才出现一位轰动一时,而且传入史册,被誉为“烈宦”的小太监寇连材,他出身农家,为了生计而投身做了太监。只读过几天书的他生而颖悟,奋力向上,仅仅进宫两三年便为了忧时忧国,写出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谏章”,纵谈国家大事,虽然错字连篇,却言之成理。最令人诧异佩服的是他竟敢向历代帝王所遵从的“传嗣制度”发出挑战,提出“传贤不传子”的极其先进的民主理念,这是当时连康有为梁启超都不敢正面提出的思想。

  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寇连材冒死上谏无非是想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尽一份绵力,为国人负一份责任。谏章之中字字紧扣国计民生要务,又提出相应对策,实在令后世佩服敬仰。梁启超先生曾作《烈宦寇连材传》叙其壮举,文末有云“我虽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及其爱国明大义,乃独让一不识字之黄门,呜呼!可无愧死乎!”

  此爱国之士实乃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他同司马迁一样,有宽厚结实的肩膀扛起责任,有伟大高尚的人格践行责任。一者为振兴祖业而隐忍于世,一者为救人济世而冒死上谏,岂能不流芳万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一   七年级   抒情   1200字   文士   立身扬名   史记   天书   祖业   爱国   大丈夫   后世   人格   男人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