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观后感:短暂的是人生,漫长的是修行

  原文标题:看了《冈仁波齐》,才知道藏族人为什么修行

  短暂的是人生,漫长的是修行。这是我从影院出来后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

  昨晚临睡前看见《冈仁波齐》上映的消息,睡意全无,马上订了今天最早一场的票。

  放下手机,在脑海里翻看过往的影片。

  6年前,我孤身一人到达拉萨,一心奔冈仁波齐而去。那时正在寻求自我拯救。一位在巴黎的物理学家朋友每年都会去西藏转山,他告诉我,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如果到冈仁波齐转山,能消除业力。

  我看着他发来的转山地图,和独自在白茫茫风雪中裹得只看见两只眼睛的照片,毫不犹豫,也毫无准备地动身出发。

  结果,我没能如愿去到冈仁波齐,这个名字成了一个心结。

  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当时的气候、交通、准备不充分等等各种困难,使我最后只能阴差阳错去了纳木错。

  直到今天看了这部影片,我才明了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朝圣,不为自己

  当我穿着暴雨,熬过拥堵,一路奔驰,刚坐进空无一人的影厅时,正好熄灯,我便在黑暗中开始跟随镜头,去弥补这场未完的旅程。

  银幕上的画面定格在清晨一个山下的宁静村庄,白墙红窗的藏民居,炊烟袅袅。

  一个藏族家庭的所有成员在完成日常琐事之后,一起围坐在炉火旁吃糌粑。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子打破沉默:“我打算带叔叔去冈仁波齐,这是他最后的心愿。”

  这个消息在村里传开后,逐渐有人找来:“你要去冈仁波齐?带我一起去吧。”

  “好啊,一起去。”

  于是50多岁的尼玛扎堆,带领11人的朝圣队伍,在村口与家人告别后,往前扑倒在马路上,额头着地,双手合十,起身,再往前扑下......磕着长头走向2千多公里之外的神山——冈仁波齐。

  队伍中有9岁的天真小女孩,有待产的孕妇,有忐忑的屠夫,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他们白天行走着磕长头,吃最简单的食物,夜晚在路边搭帐篷休息。

  这是一部真实记录的剧情片,导演没有事先预设情节,只是跟随朝圣队伍,遇见什么拍什么,遇见暴风雪就拍暴风雪,遇见落石就拍落石,遇见道路被水淹,就拍他们脱下衣服扑进水里......

  无论遇见什么,无惊无惧,只有朴实的笑容。

  这笑容我曾见过。那年在大昭寺外面,我买了一碗酸奶坐在地上吃,抬头看见坐旁边台阶上的妇女,笑着朝我点点头,那笑容好像拉萨城的阳光一样。我看看她旁边的孩子,跑去又买了一碗酸奶来给她的孩子,她向我伸出两只手,手心向上。

  现在回想她虽平和却布满风霜的脸庞,不知走了多久,才到的拉萨。

  朝圣队伍从芒康到冈仁波齐,走了一年多。

  途中遭遇车祸,他们拖行李和补给的拖拉机被撞翻,对方司机拉着刚从拖拉机里爬出来的尼玛扎堆,没有谈赔偿,而是焦急的说:“对不起大叔,我车里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呼吸困难,如果不马上赶到拉萨,会有生命危险。”

  尼玛扎推抱着受伤的手臂,看见车窗内大口喘气的病人,挥手说:“你走吧,快走,以后小心点。”

  众人默默把拖拉机抬起来,“哐当”一声,车头断落,完成了它的使命。

  于是男人们决定拖着后半截车厢走,走一段距离后,把车厢放下,又返回远处,继续磕长头,如此反复。

  有天一位老人邀请众人去他家留宿,夜晚围坐在炉火旁,老人道出了我们的困惑:他们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磕长头去朝圣,是带着那些不能去的人的心愿,为了众生祈福。

  他们一路上施予善意也接受善意,不怒不嗔,为了祈福众生的目标,心无旁骛的执着走着,他们的日常,已经无限接近神性。

  却以平常心接纳一切,生老病死。

  路上孕妇生了孩子,背着孩子继续走,老人在到达冈仁波齐的夜里安详离世。

  将老人安排妥当后,继续上路,转山,修行。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在修行的路上。

  而道路,就在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作文   观后感   1700字   尼玛   大昭寺   印度教   拉萨   炉火   漫长   笑容   短暂   队伍   老人   路上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