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虎”司马懿

" 冢虎 " 司马懿  
     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至此--------题记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   
三国时期,有一人不得不说,那就是才华与谋略不逊于卧龙诸葛亮,但是仕途崎岖多劫的冢虎司马懿。在三国演义里, 司马懿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个很神秘的人物,前半部分基本没有笔墨来写他,然而在魏蜀吴立国之后,在曹操刘备相继去世之后,这位手握魏国重兵的大将军--司马懿便是盛装出场!    
这样一个谋略过人的重要人物在此之前一直深深的隐藏,不得不让人深思…… 像是诸葛亮周瑜一开始并未出场或是因为年轻没有战功,亦或是隐居于世不涉国政,但司马懿一出场就已经是魏国重臣, 他为什么要迟迟等到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才登场亮相呢?他的地位之高,不亚于诸葛亮之于蜀。周瑜之于吴,为什么偏偏要等到曹操过世,曹丕登基称帝之后才出场呢?  
真实的历史往往是掩藏在字面之下的,小说未曾描写的并非代表着没有,反而可能更为的惊心动魄, 所以才会有无数的后人试着用史料去揭开这个智者的璀璨一生。  
金庸先生曾为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政治领袖列出了几项要求,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忍”, 忍又分三点,一是要有克己之忍,二是要有容人之忍,三是要有对付政敌的残忍。数十年的蛰伏是为克己之忍,诈中空城计是为容人之忍,南平孟达,内催曹爽是为对敌残忍,司马懿完完全全符合了金庸笔下对政治领袖的阐述,他的一生其实是相当的成功,只是这成功的路上荆棘遍布。  
司马懿深知;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方能成常人之不能成的道理。在隐忍中,他审视了当下的政局,规划出了自己的人生蓝图!先是放弃在曹操面前立功的机会,而竭力报效曹丕,深得曹丕的信任,其实或许这也是作者没有在三国演义前半部分提及司马懿的原因吧,接着辅佐曹丕登基,逐步获得国内兵权,进而巩固家族势力,最后取而代之,三分归晋!许多人并不明白司马懿为何要此般隐忍几十年做此规划,其实,一切归于曹操,这三国乱世之中的一代枭雄,因为他的用人多疑,更为他的带剑睡觉,梦中杀人之举,也有本无反心且聪明过人的杨修枉死,使得司马懿只能蓄锐待机,只待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壮志便在血雨腥风的屠杀之中实现了!  
他是三国时期辅佐了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睿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曹操曾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与之兵权。” 所以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并无过多展露才华,即便曹操深知他的过人谋略。曹操死后,曹丕提拔并重用司马懿,任他为魏国大将军,使得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有了不受约束的施展机会,他此后多次率军出征伐敌,屡战屡胜,逐渐掌握了魏国朝政,朝着他的人生规划,一步一步的走去。后来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登基,但在位十七年便是去世,临终托孤,委任曹爽与司马懿两人合力辅佐新帝。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后,司马懿与曹爽两人便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曹爽竭力削弱和排挤司马懿的势力,司马懿假装病重,暗中等待合适的时机。 他趁皇帝和曹爽出城扫墓的机会,发动了政变,对外诬称曹爽谋反,顺势免去了曹爽的官职,把曹爽及其党羽全部处死,从此便是大权在握。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炎代魏自立,建立了西晋王朝,追封他为晋宣帝。  
司马懿常说: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他的一生亦是如此,隐忍造就了他一生的功名,所以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经验谈   1500字   魏国   国政   兵权   重臣   功名   大将军   谋略   临终   演义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