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_学习孔繁森心得体会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大家!

  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1

  看了《孔繁森》这部具有教育好处的电影,让我咱们对党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一个更加彻底的领悟。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

  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我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齐唱《说句心里话》。

  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他的亲人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王庆芝吐血住进拉萨医院,孔一向等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才满身疲惫地去医院看她。妻女走后,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

  经过他的奔波,款项最后下来了,孔繁森表现出的激动时前所未有的,那是因期望而燃烧起的火焰。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干部一齐规划阿里的前景图。群众和干部在他的鼓舞下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以身殉职。电影中基本再现了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他是一名普通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始终站在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作为普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代表,永远留在咱们的心中。

  他所做的一切都能够堪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众多党员以及向党靠拢的同志所要领悟的榜样。咱们要领悟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咱们提高自身修养,为入党做准备所务必领悟的。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孔繁森已早离咱们而去。他就应是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一个坐标。但是此刻流行的一切又怎样能够和他所为咱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相比。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精神指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

  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2

  这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好处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咱们的心中。他能够称为是咱们中华儿女的典范,咱们要向他领悟,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咱们要领悟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下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我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咱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咱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咱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领悟,要以群众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群众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我的困难。

  咱们还就应该领悟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我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咱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向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咱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必须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向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母亲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此刻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愉悦的时代,这么一个愉悦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就应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生命是无私奉献的生命,是艰苦奋斗的生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命。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发奋领悟,用自我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3

  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天下的人要为天下人着想为天下的人谋福利,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为西藏地区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学习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要关心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做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争取成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4

  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孔繁森同志走了,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鼓舞人们的斗志,净化人们的心灵,鼓励全党同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要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自己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生命不可能延缓到永远,但他的精神却可以永世长存。孔繁森同志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深入到阿里地区----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群众的生活奔忙。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亲自深入高原地区的部队、村寨、学校、牧民家中调查研究,解决困难,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为了解决雪灾中牧民的生活问题,他用普实的语言和行动温暖鼓舞着广大群众,用无私的爱心向人民奉献一切。影片中他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为国家利益不计较家庭个人得失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学习孔繁森同志,就要从他那种认真务实的“螺丝钉精神”学起。电影中的点滴小事,却反映了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人生在世,要又满足又不满足。哪个岗位都能有所作为,不要总是挑剔,要满足。自己并不是做得那么完美,永远有努力的余地,要不满足。”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为全国共产党学习的榜样,他的螺丝钉精神是成就这一切的关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的“螺丝钉精神”。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共产党的先进性有过一个通俗的解释:他说,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那种“螺丝钉精神”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像孔繁森同志学习,树立“螺丝钉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表现在我们每个人对党员身份的珍惜,对党的形象的爱护,对党性的忠诚和对党员要求的自觉。

  机器再大,没有螺丝钉或者螺丝钉松松垮垮不行。人再有本事,没有螺丝钉精神也不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任何党员,不管是党的干部还是我们普通党员,作为无产阶级先进组织的一分子,就像一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的一份责任。我们党的先进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都是靠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的力量来组成的。

  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浦东新区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孔繁森观后感心得体会5

  孔繁森,不容易。这是我在看电影《孔繁森》时的最大感受。

  整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孔繁森要去上任的地方阿里,是一个海拔高,地广人稀的地方。孔繁森的家人希望他能调回山东老家。美丽的阿里风光令孔繁森的心情热腾起来,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到任后,发现这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他的亲人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王庆芝吐血住进拉萨医院,孔一直等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才满身疲惫地去医院看她。妻女走后,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经过他的奔波,款项终于下来了。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干部一起规划阿里的前景图。群众和干部在他的鼓舞下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以身殉职。

  说实在的,在整个儿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宁愿把孔繁森看成一个平常人,而不愿把他当作一个官员。因为,平常人所能具有的同情心、怜悯心,他都具有。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要达到也不容易。陈希同、王宝森之流能县有吗?他们在挥霍人民的血汗的时候何曾感到心痛?在腐败之风已经严重损害党的威信的时候,教育、启发那些官员们具备平常人的同情心和理解力,比讲各种空洞的大话更为迫切,也更为有用。

  言归正传。孔繁森,包括其他援藏干部,他们能远离妻自儿女,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这就相当不容易。曾有人认为,他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去西藏“镀镀金”,回去便能官升一级。我要说,能够“镀金”“镀”到这个程度,也已经是很可贵的了。我们都是人,都有人的七情六欲,还能要求什么呢?何况,我们看到,孔繁森,他的确是在为阿里的贫穷而操心,在为阿里人民的冷暖而奔波。为了帮老人御寒,他把曲珍的脚捂在自己怀里;为了使孤儿不致流离失所,他收养了一对藏民的孩子;为了指挥阿里人民救灾,他顾不得重病住院的妻子,也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有一段是这样的,很让人感动。

  大雪铺地,一只黑色的帐篷在风中颤抖。

  孔繁森进门,一缕阳光射进屋里。

  孔:老人家,老人家,大妈。一只水壶冒着微弱的热气。

  藏族老太太认出来是孔书记,扔掉怀中的小羊,从床上滚下,爬过去,倒在孔繁森的怀里,大声呜咽起来。

  孔抱着老太太,慢慢地蹲下。

  铜制的酥油灯,微微跳动的火苗。

  孔站起,一张空荡荡的床。老太太的哭诉声。

  孔坐在空床上,抽泣起来,地上,那双又脏又破的解放鞋再一次提醒人们:那个生病的藏族老太太曲珍已经去世。

  老太太伏在孔膝上哭泣。

  那只小羊羔站在地上,抖动身体,叫了一声:“咩。”

  孔背起老太太,走出帐篷。

  厚厚的积雪,趟雪的脚,背上的老太太。

  孔将老太太扶坐到马上,脱下皮大衣,给她披上。

  老太太抽泣着,从脖子上摘下一串佛珠,挂在孔的脖子上。

  老太太说这佛珠是她姐姐留着他的。

  此时的场面非常感人,亦如当孔繁森的女儿打电话来说孔的妻子病重的那段一样,煽人泪水无声。

  电影《孔繁森》拍得非常感人。现在能这样催人泪下的影片真不多。而那神奇的雪域风光和西藏民俗让人感到既陌生又神秘,极具震撼力。一句话:孔繁森,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作文   观后感   5900字   藏族   螺丝钉   阿里   西藏   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   老太太   群众   同志   干部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