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狼烟路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得感谢日本的侵华战争。它给当年的中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的同时也给当今的中国带来了无数的影视题材。当我们拿着遥控器转换频道的时候,永远用不着担心看不到英勇的八路军战士穿着一身新军衣、抹着一脸均匀的黑在滚滚黄土中匍匐前进。不同版本的抗战题材的作品换汤不换药的塑造着传奇。真的,它就只是个传奇——厉害的传奇、英雄的传奇、无私的传奇。  
  我不禁想,如果没有抗日战争,那是不是很多导演就要喝西北风了?结果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他们还可以去涉及婚恋、音乐。  
  这是一个不缺少作品的时代,但是是一个缺少好作品的时代。古人写了错别字,放在今天,我们叫它通假字,编剧们是不是把一个后时代的名词不切实际的安放在作品中时也会笑一笑的解释道——穿越了。  
  我是一个不专业的观众,在我眼中,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尽可能的真实、尽可能的科学,不能为了娱乐大众而使历史失真。反观观众,有多少人只沉浸在历史的尘烟中,广告一来就立马换台;又有多少人带着大脑在看?绝大多数观众的无意识的宽容像一只纵容的手,将质量的要求推向末端。作为真正的受害者的观众,因这害无形无损伤,根本没空理它。尴尬且郁闷!  
  观众宽容的不仅是质量,顺带还有千篇一律的题材。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有一些人他们爱写这样的作业:抄抄写写。量大也不要紧。为什么?因为不用动脑子。对于同一个题材,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受众自然受益无穷。编剧们是不是因为生活在一个“中国制造”的时代,创造力的萌芽也被扼杀了呢?  
  如果我们创造力有限,我们可以引进创造力。譬如说模仿韩国整一版《爸爸去哪》。我喜欢这个节目,一是爱萌娃,二是觉得这个节目在国内尚属“独家”。即使它有很大的韩国某节目的身影,但是它还算得上是一个独立的节目,而不是某个节目的子节目。《宫》火了,然后就出了《步步惊心》;《中国好声音火了》,然后就出了一系列音乐类节目。甚至连好声音里的转椅都成了各类节目的必备。当年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之后,一些农民就不顾经济规律大面积种植这些农产品,结果大赔特赔;知识农民迫于生计,是不是也这样了呢?吃饭的时候瞟了两眼电视,在演《人生第一次》,和《爸爸去哪》一样的程序、一样的字幕。你没有成为别人的子节目,却有节目模仿着你。重叠的过程让我觉得乏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的理解,无力愤怒。  
  我们的不挑剔让我们有一张和蔼的皮,这张和蔼的皮下流淌着一样血型的血。这种血不分A、B、O,这种血让我们作着纯种的被人类。我们的确需要让历史倒退,不惜再度涉足迷信的给自己找一个信念。凭借这个信念,让我们懂得一点精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作文   高中   高二   经验谈   1100字   狼烟   韩国   和蔼   创造力   烽火   中国   题材   观众   节目   传奇   时代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