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清流进校园

木心在《鱼丽之宴》中曾悲观的谈到:“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文化清流是断了, 仿佛受到了最刻毒的诅咒。”这一言如警钟般敲响了国民对文化的反省。但最近的一项中学身份课外生活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诗词大会》和纸质书的关注度很高,这不仅给人们一份欣慰:文化曾未断流。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人们口中争相传诵的诗词,纸质书上饱含深情的文字,是当代中学生课外生活的美丽乐章,是浸润心灵的文化清流。
  诗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穿越千年与古人进行文化长谈。我们惊讶于那精悍短小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李白蔑视权贵,自信昂扬的颂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心系苍生,困厄之中仍咏: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听闻“琵琶曲”得一知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中国诗词大会》将千百年间的诗词真切的带进了人们的生活,不仅带给人们一场文化盛宴,更有来自心灵的感动。农民大姐白茹云身患癌症数载,诗词带给了她勇气,给了她力量,“不是因为过得好才会微笑,而是只有微笑,以后才会过得比现在好。”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输李白,这便是诗词的力量。
  古人将智慧的结晶书于纸上,将浓浓墨香传给后人。当真正的触摸到书纸的粗糙与厚重时,文化的滋养便也传达进心灵。可以说:纸质书不仅承载着知识,更传递着人文的温度。
  中学生左手书本,右手阅读,更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近年来,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时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不仅是调侃,更是文化现状的反映。若问电子阅读能否等同纸质阅读,答案是“不”。一方小小的电子屏幕,将语言文字悉数收纳其中,不可否认方便而快捷,但长期阅读带来不是文化素养的提升,而是浮躁风气的盛行。纸质书则不然,仅是手捧一本经典名著,在适宜的环境中坐定,便已然有了文化的味道。将一本厚书读薄,再把一本薄书读厚,又是另外一种收获。
  中学生正处在“文化收储”的高峰时期,诗词能丰富气韵,增强其精神力量,《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在繁重的课业压力外带给他们文化的享受。纸质书的阅读更是博采见闻的过程,“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海者得蛟龙。”由浅入深的阅读益处颇丰。
  左手诗词,右手纸质书,文化清流进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作文   高中   议论文   1000字   清流   文化   纸质   李白   中学生   诗词   力量   心灵   大会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