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


          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  
 
  孩子们不会忘记,大山不会忘记,30年孤独的坚守的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来自安远最偏僻的小山村,从事教学工作30年。30年孤独而坚定的守望,给山区的孩子撑起一片人生的蓝天!他就是塘村学校教师――袁庚田。  
   他很平凡,因为他默默无闻。他很伟大,因为他的从教经历让人感动不已!袁庚田的童年与大山相依,与贫穷相伴。上学永远是在几十里崎岖蜿蜒的山路间穿梭,在奔波中度过。尽管饱尝艰辛,但是袁庚田人穷志坚,通过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努力,让生在山区的他完成了高中的学业,成了以文盲居多的山村里的小“秀才”。可就在这时,袁庚田家中的顶梁大柱——他的父亲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了。高考后的袁庚田不得不回家务农,他穿上劳动装,早出晚归,管里田园,还要服侍久病的老父亲,就这样艰辛度过了半年岁月!  
   这年冬天, 村里的几个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后,谈论起了外面精彩的生活,袁庚田也萌动了外出闯荡的想法。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上坪三个自然村为了让孩子们不必冒着霜风雪雨,步行十多里路到上龙小学上学,决定设立“上坪教学点”。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袁庚田自然成了最佳人选。当村干部向他说明情况后,袁庚田心中非常矛盾: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就得外出闯荡务工,为了家乡的孩子,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就要教书育人。好几个晚上,他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当面对充满渴望的孩子,纯朴善良的乡亲,他刚萌动的想法动摇了。他说,不管别人有多富,不管家里有多穷,丢下山里的一帮孩子良心不安!就这样,袁庚田1981年7月1日走上了教育岗位。  
   袁老师走进了当时刚设立的教学点,学校的条件之艰苦,就不要说了,一间村里破旧的厅堂作为教室,一下雨就四处漏雨,几十个学生,一块黑板,一口锅灶,外地的老师你就是用轿子也抬他不去。  
开学了,三十来个学生,两个年级,一间教室里,轮着上课。常常是这个年级的孩子们要问作业,那个年级的学生要背课文,忙得他就像一个驼螺一般,不停地转着。  
   中午下课了,他又得围上围裙去给路途较远的孩子们做午饭吃,饭做好了,孩子们都寻着饭香围上来了,给这个盛饭,给那个夹菜,太小的孩子不小心打破了饭碗,还得小心翼翼地去收拾停当,哄着孩子不哭。饭吃完了,收碗洗筷,午休也就结束了。  
   下午放学了,太小的学生,他就一个个背送回家,这些孩子都喜欢趴在他那清瘦而又略显单薄的肩膀上,爬过一座座山,不知多少次在山路上滑倒过,趟过一条条河,不知多少次被小河里的石子划破过脚!但他毫无怨言!是啊,在袁老师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在扫除文盲期间,袁老师白天要给孩子们上课,晚上还得义务加班,教农民朋友们认字、写字,传授一些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辛苦!但他却告诉我们,自进校之日起,他就曾面对国旗,暗暗立下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誓言。是啊,“别人高高在上,他却俯首为牛!”,这些年来,一路走来袁老师已经记不得经历了多少创痛,在这个最贫困的小山村,默默地耕耘了30个春秋。他说:“这一辈子的一切,我都会交给这所学校以及一轮又一轮的孩子们。”  
   可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从走上了这条孤独而艰辛之路,袁庚田便以校为家,以学生为重。他的妻子常说:“自己就这么两百块钱工资,还经常拿去帮助学生,让我们娘儿几个怎么活啊!”袁老师总是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大山养育了我,我是大山的儿子,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值!”是啊,袁老师从民办教师到代课教师,再到转正,经历了漫长的路程。能够坚持到现在,他凭着的就是自己当初的铮铮誓言!  
   为了弥补对妻子,对家人的亏欠,也为了获得家人、妻子的理解和支持,除了教学外,他还得利用课余时间上山干活,以贴补家用。  
   有付出,就有回报。因为袁老师的辛勤工作,他所担任的一、二年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多次被评为乡优秀教师。1984年至198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6年9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并被安远电视台邀请为《东江源人家》的特约嘉宾。2009年9月荣获首届安远县“十大勤政为民标兵”称号。2010年3月,在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被安远县委评为“优秀个人”。最让人欣慰的是2008年9月23日的那一天,那是我们塘村学校老师都为他高兴的日子,也是最让袁老师夫妻俩记忆犹新的日子,漫长的等待了27年,袁老师终于转正了,这个结果虽然整整迟了27年,但苦尽甘来的夫妻俩还是紧紧相拥,泪流满面。事后,他的妻子说:“当初庚田执意选择当一个穷教师,我也曾经反对过,甚至还想过离婚。可是我知道我家的庚田是一个好人,这就足够了,这些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他妻子的话,让我深深的感动。当我们面对几间陈旧的土房,几样老式的家具,和他饱经风霜的妻子时,袁老师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物质贫乏者;但是,他给大山注入了文化与知识的生机,改变了众多山里孩子的命运。回顾他取得的那一份份荣誉,他又是精神的富有者。袁老师说,虽然他现在转正了,但是他还会一直坚守下去,一直到他老去的那一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袁老师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啊,袁老师爱岗敬业、诚实正直、甘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时光流逝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30年过去了,山里的孩子一个又一个走出了大山,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而袁老师依然扎根在这贫困的小山村,守候着小山村明天的希望和梦想!村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上,附近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 一见到他总会亲切地叫一声:“袁老师!”  
   这就是我们的袁庚田老师,一位无怨无悔地将青春付与教育,将爱心献给学生,将愧疚留给家人,将平凡留给自己的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作文   小学   六年级   经验谈   2400字   安远   教师   山里   村里   优秀教师   乡村   妻子   老师   孩子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